看完本片後,不知大家給予片中米高基頓飾演的「麥當勞」創始人雷克洛克,

給予甚麼樣的評價?剽竊?奸詐?背信?狂狷?無情?...我想或許都有吧...

然而,之所以半數存有著負面評價的理由,

乃因著我們附加了太多的道德因素在看待本片,評價雷克洛克.

倘若站在商業的角度,只要是法所允許的競爭,

縱使全然摒除了道義上的元素,基本上還是該被容許的,

畢竟只有如此這般的激烈廝殺過程,才是推動經濟向前的原動力.

"商場如戰場",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

 

先來分析雷克洛克一角吧!

的確,麥當勞的快速供餐系統並非其原創,但倘若據此就否定其努力的話,

那未免也過於偏頗,因為其後收取權利金開設加盟店,

由總部租賃據點土地的構思,以及導入沖泡式奶昔等作法,則皆是由其主導的經營決策.

某種程度,這有點類似近來談論到谷阿莫的"二次創作"爭議:

究竟在原創之上,再行附加自己的點子,在適法性上合宜與否?

撇開艱深的法律認知,說個最簡單的類比:

當今社會中,屢屢有富二代創業成功的案例被披露,

多數人見到相關報導,不外乎會給予:

"還不是靠爸族","阿不就好棒棒","幸運的精子"等揶揄之語.

但我經常在想:

倘若同樣的一筆靠爸資金,到了自己的手中,

是否也能夠創造出相仿的事業規模呢?只能說未定之天吧!

就好像劇中雷克洛克對麥當勞兄弟所說的一番話:

"你們應該也不是第一次帶人參觀後台出餐系統吧!

  那為什麼幾乎沒有人可以成功複製這個模式呢?"

這就是關鍵...

我想,假若沒有像雷克洛克般,

具備著業務員的殷勤,洞悉消費者需求的眼光,以及無視情感的羈絆等特質,

絕對絕對也不可能成就一個麥當勞的速食神話.

尤其商場訴求合縱連橫的當下,

諸如微軟當初的創立,也是來自於收購了視窗系統的小公司而起,

又或台灣台積電最初的構思發想,也是另有其人,

顯見誰可以將創意與點子發揮至極,誰就會是笑在最後的那個贏家,

這是商業的殘酷,也是商業之所以可以推動我們邁向更優質生活的原動力.

 

至於對原創的麥當勞兄弟而言,或許最終在詭辯的商場中敗下陣來,

但卻贏得了至少是我個人的尊重與致敬.

在固守創始店與擴大經營版圖之間,選擇的依據,

永遠都是食物的品質,以及美食背後所賦予的家庭同樂意涵.

他們寧可與蒸蒸日上的速食帝國切割,回歸到原有經營小店的初衷,

也不願意隨波逐流,輕易的向虛妄的食材妥協.

看著結局中的兩兄弟,那英雄氣短的畫面,

不禁令人想起電影"西楚霸王"中,呂后對於項羽的評語:

"他不會是得天下的人,但卻是最完美的情人"

多愁善感,總是商場上的致命傷,但弔詭的是,

人情味,始終是連鎖餐飲所亟欲營造,卻從來不可得的特質.

怎麼選,端賴自己的價值觀而定吧!

 

倒是比較有趣的是,最終雷克洛克給了麥當勞兄弟一個成功的答案,

就是"麥當勞"(McDonald)這個令人琅琅上口的店名.

端看電影後記的真實紀錄片,似乎本人確實給了這樣的說法,

只能說...好的名字讓你上天堂囉!!呵...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