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電影整體的卡司陣容而言,本片也該算是一部大作吧!

腳本改編自日本作家吉田修一的創作小説,

渡邊謙,妻夫木聰,廣瀨鈴,宮崎葵等人主演.

故事分為三個支線,每一支線皆訴說著某位嫌疑犯的生命歷程,

電影巧妙的藉由三名嫌犯所合成的畫像,

要影迷們猜一猜,究竟何者才是最後的變態殺人魔呢?

 

坦白說,謎底其實並不難,甚或可說本片並非立基在解謎的樂趣上,

其影片背後所隱藏的社會批判極強,

涉及著人際間的信任,標籤化,以及歧視等多重議題.

尤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妻夫木聰哭了...宮崎葵哭了...

兩人共同之處,皆是懷疑著自己枕邊人可能是兇手,

而做出棄之於不顧,甚至主動報警的行為.

妻夫木聰礙於世俗歧視同志的眼光,

選擇不理會警方的死亡通知,遺棄了曾經將真心託付給自己的伴侶.

宮崎葵則因著丈夫曾為躲避討債公司的逼迫,有過改名換姓的欺瞞紀錄,

因此相信了其可能是變態殺人兇手的推論,主動通報警方.

當真相大白之際,其實箇中的悔恨,那種悲從中來的遺憾,

未曾嘗過的人們,是很難以體會的...那會是永遠的痛...

有時候總會想著:

如果當初能夠對信任對方一點,也許一切就會有所不同,

但時光無法重來,也許終究也只能是也許...

不妨去解析一下真兇的心理狀態,事實上就是典型的反社會性人格,

因著離群索居,因著對走入人群感到一種陌生般的恐懼,

使其逐漸養成了膽怯又自大的性格,

他看見強凌弱的情境會感到興奮,但卻對自己遭到蔑視而顯露出憤怒,

終究才將被害者的善意舉措,解讀為是一種輕視.

返回到源頭思考,何以如此的反社會人格會成型呢?

說穿了,主要不也正是和前述的標籤化,歧視化息息相關麼?

標籤與歧視,本質上都是一種將社會進行切割的兇器,

一刀切下去,分野了彼此,也讓雙方的心從此陌離,

當心不再有所連結,不再存有社會集體之共通,

自然的,活在自己所構築的世界觀下,也就成為反社會人格者的必然.

 

誠然,我並不喜歡將任何的犯罪行徑,都視之為反社會人格的典型,

畢竟凡犯罪事件就讓社會集體揹負上莫須有的罪名,也未盡公允.

但不可諱言的,倘若社會得以多點信任,少些無謂的標籤與歧視性的作為,

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社會將會祥和些...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