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諱言的,本片預告剪輯人員,起到了絕佳的行銷效果...
以一個誕生在火星的孩子為電影鋪陳,作為該片的主軸賣點,
議題設定上無疑是相當成功的,畢竟過往的太空電影當中,
要麼是災難類型,要麼是殖民類型,更多的則是冒險犯難類型,
諸如這種在火星上誕生,進而萌生回到地球探親的戲碼,還真是前所未見,
相信本片最值得令人禮讚的創新發想,莫過於此了...
電影除了以太空科技作為引子外,尚且還援引了火星引力等成長元素,
作為來自火星的主角,其返回地球的種種艱難因子,
據此增添過程中的感人橋段,大抵上還算頗為成功.
惟比較令人感到可惜的是,
若將火星上的生活點滴,與來到地球後的種種做一切割看待,
則多少會發現,其實當火星的元素,隨著主角的離去而消退,
剩下的在地球的時間,其實不過就是典型的青春戀曲的戲路罷了:
懵懂中的少年遇上正值叛逆期的少女,天雷勾動地火...
拖著虛弱之軀萬里尋親,備加溫馨感人...
離家少女願意為愛走天涯,則光年之遙也似咫尺之間...
類似的戲碼,說是地球到火星也行,說是南極到北極亦可,
甚或只是台北到紐約的跨國戀曲,套用前述的戲路,也都是同等適切.
換言之,當本片從太空科幻的格局走下,所剩下林林總總的情愛交織,
或也就是一般般的愛情電影而已,未見其有何特別之處,可謂之相對減分之處.
一直覺得電影的名稱相當特別:"The Space Between Us"
Space,可以指電影中的"太空",亦可一語雙關的譯作"空間",
則"存乎於彼此的空間",暗喻著愛情的咫尺天涯,
從不曾因任何空間的阻礙,而有所改變...
恩...對愛情,我一直是這麼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