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係由1999年拍攝「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一夕成名的導演「奈沙馬蘭」執導,
「X教授」詹姆斯·麥艾維擔綱演出,對其而言,
可說是演技上的大考驗,畢竟一人要詮釋多重性格與性別迥異的角色,不容易阿…
電影的腳本,與真實故事改編的小說「24個比利」(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多所相仿,
皆是描述一名精神分裂患者,在已擁有23個獨立人格後,第24個人格正醞釀形成中.
此第24個人格所稟賦的已然不再是人性,而是因著患者所處之地域的緣故,
耳濡目染下所塑造出來的獸性,目的在於保護原始的人格,也就是先前23個人格皆未能達成的使命…
然野獸性格迸發,可以想見的,將一發不可收拾.
儘管整部電影看下來,多少有那麼點沉悶,對於主角多重性格的生成過程,也似乎少了些完整輪廓的描繪.
然而,作為一部驚悚電影而言,其背後的科學立論基礎,是足以令人信服的.
因著自幼遭受多方言語或肢體上的羞辱,主角凱文不自覺得在心中築起了一道牆,
將真正怯懦的那個自我鎖在牆內,並由衍生而來的抵禦力量,
形成了另種獨立人格,以應付外在的種種否定.
然過程中,來自於各方的異樣眼光,使其一再反覆的察覺當下的人格並不足以抵擋漸強的攻訐,
故內生出多重性格與性別,嘗試找到最強大的角色來應對,最終才徹底的揚棄了人性,
選擇以原始野獸的身分進行全面的反撲.
如此的疊代層次演進,在邏輯觀念上,是得以完美成立的,這或也是本片深具觀賞性之所在,
作為一部詮釋精神分裂的電影,可說是相當到位.
面對著”精神分裂患者”,我個人向來的態度皆是哀矜勿喜,即便是涉及殺人等刑案,亦表同情之意居多.
畢竟他們在犯案的當下,僅僅是其中一個人格犯罪,其他人格,乃至於原始人格,根本上都是無辜的;
立基在分裂患者人格各自獨立的前提下,當屬無罪推論.
然問題就在於,這樣的精神患者,真的存在嗎?
即便是「24個比利」,那也不過是身為心理學家的作者,
筆下一個所謂真實故事改編的案例罷了,真實性與否,或只有著作人知道.
但有了這個”精神分裂”的巧門後,無疑的便給了殺人犯一個正當的理由,
反正只要按照維權團體所教導的認定指標作為,謊稱自己是精神分裂患者,
被認定為精神分裂的可能性便大幅提高,最終可望因此而免除罪刑,
端看電影”驚悚”(Primal Fear)所講述的案例即屬之.
換言之,就現實世界而言,這套精神分裂的認定制度已然被玩殘,
在所謂”人權團體”的公式化操作下,
每個死刑犯,幾乎個個都成了舉世罕見的”比利”,真XX荒謬///
P.S.近年來電影的結尾,總喜歡來個所謂的”彩蛋”,希冀留給影迷們一點想像空間.
本片也不例外,在結局的安排上,來了個布魯斯威利回眸的畫面…
我起初無法意會其中有何意涵,後來才知電影「驚心動魄」(Unbreakable)也是由奈沙馬蘭所執導.
但坦白說,網路上不乏有文章解析兩部電影的關聯之處,然「言之鑿鑿,聽者藐藐」,
是為賦新辭強說愁般的解答,抑或煞有其事,就端賴各位看倌各自解讀了.
(基本上類似的聯結,有著甚麼樣的意義,我始終都是存疑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