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種類型的電影素材,基本上是自己認為相當不容易發揮的:

一種是關於外星人降臨、另一種則是末日警示錄的題材。

這兩種類型的電影,初公開預告片的當下,

總是令人相當驚艷,乍看皆有著準曠世鉅作般的格局;

但整部電影看完之後,往往才會恍然大悟:

原來精彩的橋段,全部都已經秀在預告片中了,正片無聊透了……

類似的感慨,自己已經在太多電影中體悟過了;

而電影「第五波」,結合了上述所提及的兩種素材類別,

沒有太多的意外,同樣也是讓自己感到乏味的片子。

難得還找來了當紅的”蘿莉”女星—克蘿伊•摩蕾茲(Chloë Grace Moretz),

卻因著貧瘠的劇情鋪陳,或苦無發揮的餘地,實在非常可惜。

  

電影《第五波》的劇本,

乃是由作家瑞克•楊西(Rick Yancey)所著的青少年科幻小說改編

(該系列也有三部曲,很懷疑這個系列真的可能繼續拍下去嗎?)。

基本上,我對於歐美青少年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很無感,

諸如《飢餓遊戲》、《宿主》、《記憶傳承者》、《分歧者》、

戰爭遊戲》、《朱比特崛起》等電影,皆屬此類。

該類電影多半摻雜著末世論的基調,

而後訓練出一批青年軍,為捍衛地球盡最後一份心力。

類似題材初見時或許新鮮,

但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搬上檯面,就令人備感疲乏了。

 

倒是電影中這「第五波」的設定,自己倒是覺得頗有點新意:

故事中外星人希冀藉由五波攻擊,來滅絕地球上的人類:

第一波「斷電」:釋放電磁脈衝波使所有的電子產品失效;

第二波「海嘯」:引發海嘯湮滅城市;

第三波「病毒」:藉由候鳥來進行病毒傳播;

第四波「噤聲」:透過恐懼讓人際之間失去信任。

這四波攻擊,基本上皆有一個共通的特點,

就是藉由「外部」的媒介,對人類展開滅絕行動。

然而,人類的生命力始終還是頗具韌性,

前四波都還不足以致命,於是醞釀了「第五波」的戰略—

轉而由「內部」的裂解,透過標籤化彼此的方式,企圖讓人類互相殘殺。

原因很簡單,只要相同種族的群體,

才會明白的洞悉對方的弱點,進而達到徹底滅絕的成效。

換言之,對於人類而言,最致命的武器,

其實不是行於外的病毒、海嘯、地震等天然災害;

相反的,人與人之間,彼此對立標籤化、相互分野敵對的鬥爭之心,

才是外星人眼中、最厲害的絕世神兵。

 

想想,這在現實社會當中,不也是同理可證的麼?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