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終人(陰森).JPG

恐怖情境的營造分有兩種:

其一是藉由感官刺激、從聲光效果的操作下手,

諸如冷不防的迸出個鬼怪嚇人、抑或無預期的冒出個駭人的聲響,

足以立即達致驚嚇觀眾的目的。

然而,感官訊息泰半流於轉瞬間,過場之後,

恐懼感往往迅速下降,也許尚對下一橋段的情節有所期待,

但等待過程中恐陷落乏味的枯燥,做不到連續性的驚悚。

 

相對的,從心理素質著手誘發,是恐怖電影擅用的另個途徑,

分別藉由人際間的猜忌,以及個人內心陰暗面的重現,

不斷的撩撥自我對外在人事物的恐懼,

深怕著塵封的過往瘡疤被再次揭開,擔憂著眼前陌生人所言所論之虛實。

就在內外交迫的重疊情境下,再輔以鄉野都會傳說的推波助瀾,

營造出絕佳的恐怖情境,讓觀影人時時沉浸在毛骨悚然的氛圍下,

有種窒息般的迫力,是真正打從內心發寒的體驗。

 

本片就其素材的選擇配置析之,或有期待帶給觀眾「全時驚悚」的野心,

透過乘客與司機、主角與告知The Toll傳說的老婦人、

以及最終需要以命償命的零和試煉。

三場賽局的抉擇橋段,考驗著人性在面對陌生情境下的諸種考驗,

究竟該相信他者口中所認知的真實?

又或理應堅定地捍衛自我可能是幻覺的印象?

還是該秉持著人性本善的信念,

企盼在「兩人必有一死」的威嚇中,走出雙贏的可能?

端看這些發自內心的天人交戰,既覺驚悚、卻又感有趣,

畢竟類似情境,任何人皆可能於現實生活中遭遇,

當觀影中不自覺的涉入自我情境投射,

箇中抉擇當下的猜疑,

那種既害怕做錯決定、卻又略帶「寧殺錯不放過」的狠勁,

即構成了本片的驚悚來源。

 

唯可惜的是,當所有元素匯集之後,

倘若沒能有條理的配置與鋪陳,大雜燴的結果,

不免讓故事陷入虎頭蛇尾的泥沼。

從最初的Uber驚魂記、變態司機與女乘客的博弈,

而後沒由來的轉入The Toll傳說的結界傳說,

最終又將劇情方向導入主角們的記憶黑暗面縈繞,

諸多元素未能有效融合的結果,

理不出清晰的主線支撐全片的詭譎情境,

讓電影註定草草結束的命運,頗為可惜。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