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並不是自己經常涉獵的影劇,

但"Westworld"一劇透過FB網路廣泛的傳播後,

頗引起自己的興趣,觀賞首集之後,感覺相當新穎,可說是就點子加上新創意的結合作品.

 

本劇改編自美國小說家Michael Crichton於1973年所編導的科幻電影"鑽石宮",

並由強納森·諾蘭(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弟弟)與名導J·J·亞柏拉罕等人共同擔任執行製片人,

劇集中還網羅了安東尼·霍普金斯,艾德·哈里斯等老牌實力派巨星,

堪稱是眾星雲集的電視劇集大作.

 

電影敘述在未來世界當中,存在一個名為"西方極樂園"的娛樂場域,

透過向該場域購買方案,您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主張來設定人生軌跡,

藉由樂園內各種人造機器人的配置與互動,

讓顧客盡其所能的獲得達致人生目標的快感.

於是乎,各種寄情於西部槍戰,激情縱慾,燒殺擄掠等情節,

在顧客與擬真機器人的互動之間,真實的上演著.

機器人並不會存有連續性的記憶,因此當樂園閉館之後,

就像是做了一場夢一般,於隔日開館之際,又是新的美好一日...

如此的運作原本相安無事,但當機器人的程式設計師,

在一次更新軟體的過程中,加入了類似於人類"冥想"的元素,

原意本在於讓機器人能夠更加的擬真,讓顧客能夠感到更為真實盡興,

卻不料此舉使得部分機器人開始對自我人生產生懷疑,

繼而一步步的希冀探究真相,使得樂園漸漸地走向來崩解的命定,

這便是整個系列作所希冀表達的歷程吧!

  

觀賞了首集後,坦白說,類似的故事情節其實屢見不鮮,

我首先想到,是布魯斯威利所主演的"啟動機械碼"(Vice):

同樣是建構一個機器人的樂園,同樣允許顧客在其中為所欲為,

同樣因著機器人開始有自我意識而瀕臨瓦解...

雷同程度幾乎百分百...

又以機器人產生自我意識而開始發生悖離程式設定軌跡的情節,

諸如"絕地再生"(The Island),"機械公敵"(I, Robot),"真實魔鬼遊戲"

以及"人造意識"(Ex Machina)等電影,也都曾經有過相仿的故事設定.

至於整個樂園的中控中心與運作模式,

則與"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幾乎如出一轍.

換言之,劇集本身所呈現的各種科技梗,其實都不算是具有創新的點子,

然而,其所帶出的話題,卻頗值得大眾一同深思--

"究竟人工智慧科技的極限何在呢?"

 

人總希望機器能夠思考,能夠像人類一般,存在著萬千情思,

畢竟,研發機器人的原意,就是期待機器能夠像人類一般,

擁有自我思考的能力,藉以幫助人類解決各式的生活難題;

然而,弔詭的是,有朝一日,當這個夢想幾近可以實現之際,

人類卻退縮了...因為各式各樣的擔憂接踵而來:

擔心機器人的智慧凌駕人類,恐心生滅絕人類的算計;

擔心機器人永不疲倦的特性,讓以人類勞動力為主的就業市場,面臨崩解的危機.

(諸如近來週休二日工時的議題爭論不休之際,

 不少電子公司皆宣布未來將大量複製"無人工廠"成功模式的計畫.

 在無人工廠中,無須上下班打卡,沒有工時限定,毫無過勞疑慮,

 最重要的,在夜間還可以不需要照明,省下不少電費支出...)

人類諸此的種種擔憂相當弔詭,截因於那些今日的擔憂,

其實都是昔日所希冀達成的目標,

然當目標將近,卻反有著近鄉情怯般的恐懼,

或可說是科技發展所自然衍生的心理屏障吧!

 

綜言之,當代許多環境保育或反科技人士,

總是一在耳提面命的提醒著世人--科技將帶給人類的災難浩劫.

但基於上述科技發展自我存在的侷限性,

當科技達到巔峰的階段,那些科技的發明者,

將自然生成一種莫名的恐懼,致使其在邁向最後一哩路的當下,

始終會做出退卻的決定,使科技始終掌握在人類的智慧範疇中,

讓科技失靈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以存續人類文明的發展.

不過,當然囉!這樣的覺醒是不是來得及,儼然就是另一個關鍵所在,

畢竟人工智慧還是有自我衍生的可能,

一旦衍生的速度超越人類危機認知的意識,

面臨生存戰爭的機會,絕對還是存在的...

相信"西方極樂園"接下來的劇情脈絡,

應該朝機器人與人類相互為戰的方向演進的可能性較高,

就且看諸位名製作人們,如何持續的演繹這部有意思的劇集了...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