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太空總署(NASA)經常會公布一些關於宇宙新發現之故

(諸如發現第二地球、無人艇登陸火星、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等),

讓電影界在近年來又興起一股太空探險題材,

地心引力(Gravity)星際效應(Interstellar)、到絕地救援本片,

都是以類似題材作為電影主軸。

也正因為風格的趨近,甚至有才的網友們,

基於星際效應與絕地救援兩片都有麥特戴蒙在其中,因而做了kuso式的揶揄,

直嚷著:麥特戴蒙不是在太空船結合的時候就噶屁了麼?

原來是詐死,躲到了火星……成為了這部電影在戲外有趣的小花絮。

  

當然,從前述三部電影比較起來,儘管皆是以太空為主題,

但所欲呈現的意義,卻大相逕庭:

地心引力」比較像是過往湯姆漢克所詮釋過的「浩劫重生」(Cast Away),

希冀呈現出太空場域的孤寂感,讓影迷們自我想像著在太空中、漫無目的漂流的恐懼。

星際效應」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乃藉由太空中的時空旅行題材,娓娓細述真摯的父女情誼。

至於「絕地救援」,

則頗類似過去的經典「阿波羅13號」(Apollo 13)的戲路,主軸著重於整個救援的過程。

 

談到「救援」,主角的麥特戴蒙絕對相當上手,

除了大眾所周知、被揶揄為「拯救麥特戴蒙三部曲」—

《搶救雷恩大兵》、《星際效應》、以及《絕地救援》之外,

由他所擔綱演出的其他電影,多多少少也都出過「需要人救」的橋段。

美國有熱心的網友就特別做了一項有趣的統計,

預估美國政府為了救他,已經耗費了近9000億美金的鉅資。

據此統計資訊,也呈現出美國所特有的至上人權觀、

一種我會稱之為「顧此失彼」的人權價值。

 

何謂「顧此失彼」的人權觀?

最經典的悲劇,莫過於是「搶救雷恩大兵」一片:

為了救一名士兵雷恩,不惜讓一對班兵重新進入戰地涉險犯難,

搶救的目的,只是因著雷恩的哥哥也是為國捐軀、

不捨其父母再失去一名兒子,因而展開搶救大作戰。

結果大家都清楚的,前去救援的弟兄們幾乎是全軍覆沒;

這種「救一人,犧牲更多代價」的作為,就是美國人經常會掛在嘴邊的人權觀。

救援的資金成本也救不談了,畢竟對美國而言,

他們總認為只要有機會救援生還者,耗費再多的經費都是值得的。

我想談的,是「人的各異性」:

憑甚麼要個人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去救一個毫不相干的人呢?

難道生命有貴賤之分嗎?對此,我個人的觀察是:

這些政府不惜一切代價希冀營救的對象,通常都是新聞媒體聚焦下的熱點;

是新聞把待救者的議題炒起來、獲得了全民矚目之後,

才提升了其人的重要性,迫使得政府必許想出營救的對策。

政府透過營救任務一方面可以樹立正面的公義印象,

另方面則得以彰顯一貫所堅持的人權至上觀點,無疑存在著營救的當然誘因。

但問題就在於:當政府確立了營救任務後,其實就已經將人權做了高低之別-

待救者比較重要,營救者犧牲似乎不足為惜,

顧此失彼的態度,往往反製造出更多的家庭悲劇,

究竟那些倡言人權至上、非營救不可基調的人,

真的想過「人權該是平等的」這回事嗎?

  

就如同美國經常在其他國家所挑起的戰端一樣,

舉著捍衛人權的價值、以仁義之師的旗幟出征,

看似在解放當地的居民免於水深火熱之中;

但過程中,大規模空襲轟炸的結果,

在還沒解放前、已然先波及了大量的無辜民眾,

這就是美國自詡為世界警察的一貫手法。

可別說這是一種「必要之惡」,

因為我不認為有任何個人,

是應該被他們口中所謂的「必要」,成為墊背、犧牲自己無辜的生命。

因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套用美國的人權口號:

「生命至上,不該成為他人工具計算下的結果」,

再反觀他們所拍出來的電影,不禁要問:真的嗎?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