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台灣壹週刊】反課綱風暴 關鍵溝通內容曝光 林冠華死諫內幕--YouTube
高中台灣史反課綱微調爭議,已經蔓延好一陣子了,
在莊敬高職學生林冠華輕生事件之後,誰對誰錯,好似也根本不重要了,
人死為大,我想此議題大概也將循此方向走到尾聲了,
按馬政府過往的處事風格,也許教育部長吳思華下台,課綱暫緩施行,會是可以預想的結果.
對於這個議題,我個人的焦點不在於課綱到底微調了哪些內容,而是存在著兩點疑惑:
首先,"洗腦"真有那麼簡單嗎?
端看上頭圖片彙整的主要微調項目與內容,
是不是這些內容,就能夠徹底的改變您的史觀,這是我所存疑的要點所在.
以個人的經驗為例,在求學的歲月當中,
我們是處在那種還得唱著"總統蔣公,您是人類的救星,您是民族的長城..."的年代,
相關的教材中,更是不乏讀到蔣公見魚逆流而上,又或在日本反諷軍官的內容;
我因此被洗腦了嗎?
並沒有,因為一回到家,就經常聽著爸爸聊起蔣介石的罪大惡極,
敘述蔣氏王朝如何在台灣作威作福,繼而剝削壓迫台灣人的"口述歷史".
在那個年代中,儘管國立編譯館統一了課本的歷史詮釋,
但真正會去相信的,其實也只不過是抱持著相同歷史史觀的族群而已...
時移至今,在資訊傳播如此便捷的年代,
諸如課綱內容都還沒付諸實行,就已經被反到這般地步,到底是能夠洗誰的腦阿?
頂多是考試當下虛應故事一下,
真要說這樣就被洗腦,那簡直也太低估了台灣人的智慧.
(再說了,國民黨再幾個月就要滾下台了,
到時候等民進黨就任大位,還怕相關課綱無法重新修訂嗎?
在此時用如此激烈的手段來做抗爭,說真的並不值得,也更讓人惋惜)
其次,教育部會提出這樣的微調內容,
其實就代表著這是台灣國內部分族群的史觀,
這些族群,不論是被揶揄成食古不化的9.2%,
抑或是大家所說的"心一藍,腦就殘...",
但它的的確確還是生活在台灣的一個族群.
我同意少數人的史觀,不能夠凌駕在多數人的價值觀上,
但相反的,從另一個極端來看,如果今天台灣歷史完全做到了去中國化,
壓根的從文化與歷史作了截然的切割,
則對於始終還是對中國抱有祖國情懷的台灣人來說,
這又算不算是另一種版本的洗腦課綱呢?
您或可說"太平洋沒加蓋,認同中國請到對岸...",
但實際的情況,的確就是有抱持大中國情懷,但卻長住台灣的族群存在,
您能說這些人該死嗎?能去剝奪他們個人的史觀認同嗎?
我也不這麼認為就是了...
說到底,我覺得這一切都得歸咎於考試文化使然,
如果歷史學科不用考試,就不需要制定一個統一的課綱,
則每個人都可以循著自己的史觀認同,
去選擇自己所想要了解的歷史閱讀,
就好像大學的選修課一樣,按認同來做為分野,
或許也就不會有今日這般的爭議了.
但如此一來,台灣境內的族群各吹各的調,
想要有所交集的認同史觀,或許也就更加的緣木求魚了...
我想這是每個人都需要去面對的課題:
用體諒代替對抗,用認同取代同化,或才是個成熟公民社會的典範.
(雖說是陳腔濫調的基調,但這的確是一個多元社會邁向和解的唯一理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