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8中天新聞 嘲諷先知漫畫 查理週刊惹激進份子--YouTube
【新唐人/NTD】外媒悼恐襲案 《查理》背景介紹|查理周刊|Charlie|--YouTube
法國極左翼的政治諷刺雜誌<<查理周刊>>(沙尔利周刊;Charlie Hebdo),
日前總部遭受到回教激進組織的恐怖攻擊,造成至少12條人命的傷亡,震驚整個國際社會;
但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該雜誌社所面臨的頭一遭,
早在2011年,就曾經遭遇過類似的炸彈攻擊,
分析箇中的原因,乃與他們多次在雜誌內容上,揶揄回教精神領袖穆罕默德有關.
或許是"死者為大",抑或者回教像來被與恐怖組織畫上等號,
西方國家在此事件爆發之後,紛紛同聲譴責恐怖攻擊行動,
並盛讚<<查理周報>>透過政治諷刺漫畫的方式,站在第一線與伊斯蘭激進份子對抗,
無疑是一種英勇的行為,值得做為捍衛新聞自由的表率.
該雜誌社更無畏於恐怖攻擊的殷鑑不遠,堅持照常的如期出刊,
以象徵"不自由,毋寧死"的決心...
誠如先前提到的"死者為大",因此該事件彷彿成了一言堂,
各大媒體無不同聲譴責暴力攻擊行動,而對於"查理周刊"的意識型態,則鮮少提出抨擊.
的確,新聞自由需要被高度的尊重,但相對的,宗教信仰自由也是,
當一個被您奉為真主形象的人物,讓人拿來放在了不入流雜誌的揶揄漫畫當中,
試問您會做何感想呢?
或許有人會雲淡風輕的說:"不過就是開個玩笑,有那麼嚴重嗎?"
但對於宗教狂熱份子而言,真神被侮辱,那恐怕是比自己的死亡還要悽慘的呢?
是故,冒著被處以極刑的風險,而做出如是的恐怖攻擊,也就沒那麼讓人意外了.
我想,不是身在宗教狂熱份子的心境中,是絕對無法體會那樣的心情的.
就好像前一陣子熱議的襲胸話題,局外人會覺得:
"不過就摸一下,有需要記恨那麼久嗎?有需要留下一輩子的陰影嗎?"
但傷害與否,從來都不是加害者或局外人所可以置喙的,
感受源自於受害者自身,自然也就只有受害者可以論述襲胸對她們造成的傷害,
只要她們認為不舒服,認為受侵犯,那這樣的行為本身就該被譴責的.
相仿的,<<查理周刊>>的揶揄內容,
顯然正是讓信仰穆罕默德的信眾們感受到了傷害,
才會引發今日的攻擊行動,您或可說這樣的報復攻擊手段太過,
但若將此和一般沒由來的恐怖攻擊視為相同,那未免也失之公允.
畢竟,"冤有頭,債有主:,如果不是查理周刊先侵犯了回教徒的宗教自由,
回教激進組織也不會用恐怖攻擊,來回復他們無限上綱的新聞自由.
究竟誰侵犯了誰的自由,恐怕還相當存在著可議之處.
端看此次的功擊行動,一開始便直搗編輯室,點名要處決特定的漫畫家,
期間有位女員工經過,他們表明了不殺女人而放過了她...這代表甚麼?
代表他們的行動,並不是像媒體上所說的,是漫無目的的血腥嗜殺,
相反的,這或只是一個有計畫性的尋仇行動,而目的很單純,
只是想要給那些侮辱他們真神的人,一個最終極的教訓而已.
您或可說他們的手段太過殘暴,但很清楚的,他們的思路卻是清晰的,
一切不為別的,只為了捍衛自己的宗教自由而來.
"不自由,毋寧死",對新聞與宗教,都是適用的:
<<查理周刊>>可以罔顧血淋淋的教訓,
繼續繼著自由大旗,遂行他們揶揄回教世界之能事;
但同時可以預見的,回教激進組織在信仰遭受嘲弄的際遇下,
槍火也絕對不會因此而停歇...絕對會繼續讓雜誌社"求仁得仁".
究竟是要給一份尊重,讓新聞與宗教之間,能夠獲致一個和諧?
還是為了捍衛己身的自由,不惜樹敵與對立,輕啟戰端呢?
很多事,其實都在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