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熱」提早發優惠券 千人怒圍原燒--YouTube
前幾天在掏錢結帳時,隨手的在口袋就拿到了一個民國93年的十元硬幣,
想想這不就是十餘天之前,還頗夯的燒肉折價神物麼?其實還真的不難取得...
看到這枚硬幣,讓我想起了整個原燒事件的經過與後續評論,
儘管有點lag,沒能在第一時間撰文,但既然想到了,也就發表一下自己的觀感吧!
整個事件的經過也就不再重述了,想必大家都相當清楚,假若正反曝光都是行銷的話,
那看來王品集團這一回又用極低的成本,搏到了相當篇幅的版面,算是最大贏家吧!
可憐的是廣大的台灣民眾們,被一篇篇的社論與社群動態,
打入了劣質文化的原罪當中,其實還真是夠冤了///
首先阿,我實在不知道大家在評論該事件的當下,是否有曾經想過:
那一批排隊的人,甚至是在每次類似優惠事件當中,
會想著徹夜排隊,貪貪大家口中"小便宜"的民眾,在台灣的人口比例中,究竟站了多少比例的份額呢?
端看那天全國排隊人潮好了,了不起上萬人吧,試問一兩萬人佔台灣總人口多少呢?
根本是渺小到可以忽略了吧...
所以說,用極少部分的群眾行為,就斷定了台灣文化貪小便宜的特質,根本就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謬論.
但為何會造成這番謬論到處存在,其實或也怪不得許多評論者,
因為那往往是經媒體報導渲染後,所營造出來的集體印象,
導致少數人的作為,經過了傳媒的感染效應後,讓人有種"人人皆然"的假象.
所以說,會為了這種優惠去排隊的,本來就是少數,又排隊拿不到優惠而發飆的,那更是少數中的少數,
用這些少數敗類的舉動,就斷言了台灣文化的劣質性,實在有欠妥當吧!
更況,進一步的思考,"貪小便宜"就是種錯嗎?我也並不這麼認為...
人的作為,乃服膺著個人的價值觀而定,
有些人會將撿便宜視作是行事準則,故每每知悉有類似的活動時,都會熱情的參與,
因為那是合乎他個人的價值信仰的事,不做才是違背了自己的做人標準.
我們不妨從另一種極端來看,看看在大家口中所謂先進文化的歐美社會,
類似徹夜排隊的情況不曾出現麼?錯,去看看蘋果新品開賣會就知道...
多少人為了搶新搶快,同樣瘋狂的徹夜排隊,程度或不下於類似撿便宜的場子,
顯然的,求新求快是這些人的做人宗旨,故類似搶頭香的狂熱同樣合乎自己的行為準則.
同樣的瘋狂排隊舉動,在"撿便宜"與"趕時髦"兩相比較之下,
其實我們很容易的,會將"撿便宜"打入一種劣質文化的想像,而多少媚於"趕時髦"即是發達的念頭,
但仔細想想,這樣理所當然的思維,事實上是陷入了一種以資本主義為邏輯的謬誤當中,
徒然以金錢的給與受,來斷定一個行為本身的優劣價值,這本身其實正是一種歧視.
假若我們懂得尊重每個人的價值選擇,自然也就不會陷入如此道德判準的泥沼當中...
男拿嘸優惠券怒譙原燒女店長 網友轟:在大聲什麼啊!--YouTube
綜言之,我一點都不認為"貪小便宜"這件事在道德上有何謬誤可議論,
端看原燒此次的爭議,根本的問題,在於貪小便宜不成後,那惱羞成怒的嘴臉,才讓人不齒.
真要大聲罵的話,那些人才應該要被大加的撻伐,
想到這裡,至少我覺得有些網友說得很對,那就是王品集團本身將服務業的格調給搞low了...
服務本來就該有個限度,別說每個服務生都是人生父母養的,
就純論金錢交易的邏輯來說好了,幾百元的餐點,就要服務生像狗似的當您的奴才,
未免也把人力看得太過廉價了吧!
記得先前看過一部日本電影"廉價航空"(Cheap Flight),
航空公司為了精簡成本,規定空服員不得為乘客作一切的服務,
但一位空服員拗不過老婆婆放置行李的訴求,幫了她一把,卻被主管罵到臭頭,
主管告訴她:
我們機票那麼便宜的原因,就是我們不賣服務,一旦妳今天開了先例,
其他乘客也可以用同樣的理由要求同等服務,這只會累死自己而已...
換言之,服務絕對都是有價的,用個幾十塊幾百塊,就想要得到吃到飽式的服務,
這大概也只有那種慣老闆,壓榨勞工式的血汗心態,才會視之為理所當然吧!
基此,面對類似的奧客,諸如這種幾近謾罵式的語言侮辱,
我認為服務業者不該再鄉愿以對,可以告的就告,
除了為服務生爭一口氣之外,也可為服務業樹立一種典範,
而不再讓積習難改的奧客文化持續的蔓延下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