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電影類型相當廣泛,除了正規的電影之外,還有原出於日劇的電影版,抑或是電視播映的單一回電影.
不過不管是哪一種,基本上拍攝的品質都相當質精且優良...
恩...漸漸發現自己頗喜歡探討一些日本電影的意涵,我想,大概也是因為同為亞洲文化的緣故吧!
往往才能夠在觀賞完畢之後,有著滿滿一籮筐的感想與收穫...
這部"廉價航班",屬於日本的電視電影,應該沒有在電影院上映過,由演出"殺人草莓夜"的竹內結子主演,
劇情在敘述一位曾經擔任大型航空公司看板人物的空姐(CA)相澤美晴(竹內結子 飾演),
因為公司另外成立了一家廉價航空公司"Cherry's",在需要支援之際,將他調到新成立的公司.
由於廉價航空最重要的,就是將所有的成本下降,因此也讓習慣於大航空公司運作模式的美晴,
處處都感到非常的格格不入,甚至連新招聘的CA同事,也盡是年齡和資歷不拘的雜牌軍.
就在她想要放棄這份工作之際,社長星幸太郎的一席話:
"廉價航空的目的,是位了給那些原本坐不起飛機的人們,一個可以實現夢想的機會"
從此改變了美晴的思維,讓她開始認同起這樣的營運概念...
雖然只是一部小品電影,但裡頭卻蘊含者許多關於管理與經營方面的學問,
茲透過以下的分點敘述,來加以剖析一番:
1.人生下來,不是對甚麼都是外行麼?
電影中一開始,美晴做為CA的前輩,凡事總認為她最懂,一副老大姐的模樣,
對於其他新人的意見毫不採納,甚至認為他們根本就沒專業,都是外行.
但此時,身為新人的倉持友花(桐谷美玲 飾演),卻跳出來回了她一句:
"人一生下來,不是對甚麼都是外行嗎?"
外行沒甚麼大不了的,最重要的是學習...而最怕的,就是倚老賣老式的自以為是...
既然廉價航空的營運模式和普通航空公司不同,那麼,就應該放下過去所建立的一切觀念,
重新需心的去學習全新的事物,這才是一個組織成員所應有的態度.
想到這裡,不禁讓我想到大家經常會說的:
有時候工作經驗未必會是謀職的加分工具,因為比起可能阻礙個人學習的經驗與成見,
企業有時候反而更喜歡起用新人,因為可塑性強,服從力也會比較高,
大概就是這裡所期欲表達的概念吧!
2.人身安全是最高價值,非低價與競爭所能夠妥協的:
在廉價航空營運長加茂川隆(向井理 飾演)任何事都摳到不行的情況下,
當飛機到達空港的時候,大家想當然就認為那必然是二手飛機,沒想到它卻是全新的,
因為加茂川隆認為:"乘客的安全,絕對不是低價所可以妥協的"...
是阿,想想還有甚麼會比人命更加的重要呢?
對比現代不論是企業或政府,越來越重視華而不實的表象,而忘卻了孰輕孰重的輕重緩急:
像地方政府願意花個幾千萬辦個跨年晚會,卻不願意實實在在的疏通下水道,
原因很簡單:因為煙火大家看了會high,而下水道誰看得見阿...
又如許多車廠寧願將成本花在增設影音多媒體設備上,也不願意使用在強化安全設備上...
更明顯的,就好像最近台灣的食品安全風暴,廠商們總是會大言不慚的說道:
會有這樣的食安問題出現,癥結點就在於民眾喜歡買便宜貨,讓生產者不得不壓低成本,
才會產生這麼多違法添加物的產品...
但我想問的是:壓低成本,就可以合理化添加有害物質的動機麼?人命是可以這麼廉價的去對待麼?
成本與價格可以商訂,但健康的價值卻不該被妥協在成本的算計當中,
如果連這樣的基本認知都沒有,基本上,我覺得那些廠商根本連做食品的資格都沒有...
3.工作職場的本分該認清,如同契約一般,有所為,有所不為:
廉價航空的營運方式,乃是極盡壓縮一切可能的服務與成本,力求訂出最實惠的價格,
因此,除了所有飲食與毛毯都要額外自費外,連最基本放行李等服務都沒有,
甚至當飛機出現誤點或需要轉降機場的情況時,乘客也都不能夠有意見.
雖然乘客也知道這是便宜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但很多時候,還是難免會出現許多的抱怨與責難,
這時候,第一線的(CA)空服員就必須妥善的應對.
但廉價航空公司的工作守則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道歉",也不能提供"任何服務",
不管再怎麼無奈,這點終究是公司管理單位所堅持的重點.
由此看來,或許大家會覺得這未免也太不近乎人情,
就像劇中有位上了年紀的老婆婆,央求空服員幫她把行李給拿上去置物櫃,但卻被拒絕了
(最後是由空服員拜託鄰座的少年代為服務,才折衷式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因為很清楚的,有一就有二,當您為某些人破了例之後,大家必然會希望比照辦理,
那麼希冀透過縮減服務來換取低價的策略,就會付諸流水,這是絕對不能妥協的關鍵點.
(當然,這種是得大家都願意配合才行,只要當中有一個空服員破例,則其他人勢必也會被拖下水迫於跟進)
這就讓我想到了現在大家經常會說的"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儼然已經成為"慣老闆"的定則了,
但這樣的定則是怎麼產生的呢?還不是有些人破了例,選擇了逆來順受的工作態度,
該負責的工作努力做,不該是自己負責的任務,也一併的都承擔下來,
也許是為了在老闆面前有所表現,所以當上級事情交代下來,份量再多都願意承受...
最終大家在輸人不輸陣的情況下,也只好競相加碼,淪為一種惡性循環.
其實工作,就應該像是一份契約一般,契約中所規定必須執行的,才需要達成,
而只要是在契約之外的,根本就沒有執行的任何義務.
當然,這還得要員工們集體願意達成這樣的團體默契,才有可能真正的落實.
(基本上,現實中很難辦到這一點,因為集體中的個體都存在著背叛的誘因,使得集體行動容易分崩離析)
4.不適任者,讓她離開,才是一種仁慈:
電影中有個55歲的新進空服員一宮惠子,因為不黯水性,
被另一位曾任護士的空服員夏本優希(加藤愛 飾演)認為其可能在危難的時候,無法做到維護乘客性命的任務,
因此被公司方面給開除了,對此,同事們無法諒解優希的作為,認為此舉根本就是在打小報告.
但她自己卻很清楚的知道:身為護士,了解人命的重要,當空服員無法保護乘客安全時,其實就不適任.
個人覺得,像優希這樣的態度,才該是職場上所應有的認知.
想當然爾,遇到類似的事件,大家總是會一貫鄉愿式的求情,說服當事人留下,
但反向來想,當她真的無法勝任該份工作的時候,對她而言,繼續留任真的會比較快樂嗎?
持續的讓她在自己不熟稔的環境中輪迴,某種程度反而是一種殘忍之舉,
讓她坦然的離開,重新尋找自己可以掌握的工作,反而才是一種仁慈的表現吧!
5.企業的定位,是決勝的關鍵:
在電影中,相澤美晴聽到社長的營運目標,是要超越"高速巴士"...
起初她有點不解,想著怎麼不是超越哪家航空公司,而是要超越和飛機不相干的巴士.
後來,當她偶然到了巴士站,聽到一家五口說著:搭巴士比較便宜,五個人搭飛機太貴了...",
她才恍然大悟,原來設立廉價航空的目的,
不是和一般航空公司競爭,而是希望能夠取代他們日本國內線的巴士乘客市場.
自然的,和一般航空公司相比,廉價航空可以說是爛到爆,光是沒服務就可能怨聲載道;
但在價格相仿的前提下,和國內的巴士客運相比,
舒適度相仿,同樣不提供飲食與服務,但到達時間卻可以縮短許多,而這正是他們的競爭優勢所在.
所以說,在產品的市場當中,從高階到基本款,甚麼類型的產品都有人提供,
自己如何在製作產品之前,先行設定期欲競爭的假想敵,藉以分析出自我的價值所在,
就是一個產品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所在.
相信這個道理,坊間的節目或報章雜誌,早就已經說到爛了,應該也不需要舉例了吧...
(這部電影除了竹內結子外,還有不少的明星參與演出,如加藤愛,桐谷美玲等,
也都是一線的女星,在其中都有精湛的演出,喜歡她們的朋友,千萬別錯過這部電影囉!)
綜言之,很可惜的,這部電影並沒有公開的上映,
否則以它深具深度與娛樂性的特質,應該可以獲得不錯的口碑才是!
廉價航空問題多 民眾吃悶虧-民視新聞---YouTube
廉價航空來台 市價2折沒供餐供水--YouTube
PS:當然!戲劇歸戲劇,戲劇本身總是多所美化過的結果,
廉價航空是不是有良心?又乘客是否能夠接受那種完全自助式的模式?
那就不一定了,大家在選擇搭乘廉價航空前,還是得三思而後行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