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是在搭乘統聯客運的時候看到的,類型上屬於青春校園電影,

故事一開始,就先來了個人生的大哉問:

人生終將一死,既然如此,那又為何要做那麼多沒有意義的事情呢?

當然,這樣的說詞,是男主角喬治用來疑惑人生為何要浪費時間在校園學習上,

不過,自然的,學校的老師將他的這個疑惑,當成是希冀逃避寫作業的藉口,

而讓他成為了問題學生.

然而,在偶然的機會下,他遇見了劇中的女主角莎莉,

自此生活中有了分享喜怒哀樂的對象,人生也從此由孤寂轉向光明.

大致上,還是沒有偏離上述的老梗吧...

 

  

我覺得,一個人的人生有沒有意義,

關鍵就在於是否能夠遇見生命中那個所謂"對的人":

這樣的遇現,基本上又可以分為三種層次:

 

最低層的,窮盡了一生,也不曾遇到這樣的人,

甚至泰半遇人不淑,出現那種"不如不相識"的慨歎,

只能夠渾渾噩噩的過一生,而沒能夠在人生旅程中,找到價值與意義.

基本上,在現今的時代下,這樣的人還不在少數,

這裡所謂的價值,不在於財富,而是心靈有否真正的傾聽者.

 

其次,在中等層次的,大概就像劇中的喬治一般,

在遇到生命中的貴人之後,始終執著,不放棄的希望與之相知相守,

或許當中一度分離,但分離卻不改其廝守一生的意志,

這樣的人,生命旅程中,或許有喜有悲,但結局終究還是甜美的.

(一般來說,這類型的人,多半是大眾認知的"情痴")

 

最後,最高層次者,要算是像莎莉這般閱人無數的人,

在累積了各種人際經驗後,其實心中相當的明白:

誰在她人生的旅程中是過客,又誰才是自己希望共度一生的人,

人物在自己的周邊,來來去去,不帶著太多的難捨情緒,

因為她清楚的知道,生命中的每一場偶遇,都只是旅程中的花絮,

唯有心中認定了的那個他,才是故事中最後的句點.

(這類型的人,多半"愛自己多過於愛別人")

 

  

當然,愛情從來就沒有對錯,

是句點,抑或只是過客,事實上也並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過客不也曾經是短暫的那個"對的人"麼?

所以說,愛情的關鍵,在於"遇見",

不是非遇見誰不可,而是在不斷遇見的過程中,

是否真正能夠遇見生命中的自我,那才是至關重要的.

 

PS:說實在的,這部電影有那麼點悶,

要不是選角選得不錯的話,可能會被自己歸為負雷區.

不可否認的,女主角Emma Roberts的靈氣,

絕對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那笑容還真是迷死人不償命阿!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