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新聞]朱政麒自爆 獲抄襲爆料給周刊 --- YouTube

洪仲丘虐死案,可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先前才因本案而進行的內閣小改組,沒想到新任國防部長楊念祖,

昨日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主動宣布請辭,留下了一堆問號...

今天數字週刊出爐,才知道原來是他在擔任學者的時候,

曾經主編過的一本"決戰時刻"學術專書,被認定為有抄襲之實,

而向雜誌爆料者,就是先前在美牛事件中,

因著大啃牛糞漢堡而聞名的牛糞博士朱政麒.

(奇怪,怎麼才吃一次牛糞,就永遠被冠上牛糞博士的稱號阿?

真是一日吃牛糞,終身被稱牛糞,慘阿...)

儘管他本人一再的否認背後有甚麼軍方鬥爭的陰謀存在,

強調一切都是自己發現的,

但從許多立委辦公室(如管碧玲委員),

早先都已經收到該項情資的情況看來,恐怕內情沒那麼單純吧...

(同是身在學術界,應該就明白,看一篇論文,

就可以感覺到他有抄襲的可能,並且除了找出抄襲來源來自對岸,

同時還發現了原文出處,您們說這樣的或然率有多少,

就我的判斷,根本趨近於零...

況且,那一位被楊念祖抄襲的美國學者費學禮,

今天自己都跳出來說不介意,

而且還很樂意自己的文章能夠被當成是政策來用,

在這樣的情況下,楊部長又何須為此辭職負責呢?

如此的理由,實在太過牽強,要說背後真沒有軍方之間的內鬥,

我想應該不會有太多人相信的吧...)

  

從結果論來看,由於朱正麒身兼民進黨的市黨部執行長的位子,

那就從民進黨的觀點來看,這一次的爆料,對民進黨是利或弊呢?

由稍早蘇貞昌主席的談話中,

呼籲馬英九總統應該繼續物色文人部長人選看來,

文人部長楊念祖下,參謀總長嚴明上的安排,顯然無法令民進黨放心,

他們始終都還是希望能夠由文人來擔任國防部長的位子,

以便藉由文人的管理長才,來經營軍隊的制度文化.

假若文人部長是民進黨的一貫主張,則這一次的爆料,

攆走了一個最有資格擔任部長的文人

(畢竟楊念祖是由副部長升任,真要再找,誰能有這樣的資歷呢?),

換來了握有最高軍權的參謀總長繼任,這不是一個大挫敗嗎?

而這個挫敗,是建基在這個周刊爆料之上,

等於是民進黨拿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吧!

 

誠如剛才所提到的,其實這一個瓢切論文的情資,

很多民進黨委員早就都有了,選擇不直接爆料,

或許乃是對於這個文人部長還有期待,願意先給他一個機會.

這樣的態度,才該是個政治人所應該有的沉著與冷靜,

畢竟在面對那麼多的情資,除了需要過濾其真偽外,

還得要好好的分析一下爆料的利弊得失,

倘若只是因著一己虛名而強出頭,最終反可能適得其反,

受害的,終究還是自己的政黨,那可真是得不償失了.

 

有人曾說:政治好恐怖...好黑暗,

的確,因為在政治的背後,有著太多的算計,

算計著個人,算計著長期與短期的利益...

在此可以舉兩個自己聽到過去老師們所提到的卦:

  

第一個案例,那是發生在我們碩士班的一個學弟身上,

那位學弟對參與政治深感興趣,早早的就加入了國民黨,

當時正值國民黨處於世代交替的論辯當中,

青年軍也在那個時候展露頭角,很意外的,

那位學弟一加入青年軍就一直被高升,來到了相當高的層級,

然年輕氣盛,隨著職位越高,說起話來也就越大聲,

甚麼批評傳統勢力的話都敢說,一時意氣風發.

只可以在青年軍黯淡之後,他首當其衝的被當成箭靶,

現在已經等同於被打入冷宮了,政治仕途晦暗.

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那個時候之所以一直被高升,

是因為大家都知道一旦坐上了那個位置,

勢必成為其他派系的針對性對象,

於是乎大家寧可明哲保身,以為鬥爭失利留個退路,

而那個學弟則無異於在名升暗貶的過程中,當了個現成的替死鬼.

所以對政治而言,

表象的榮升,背後有可能隱藏著各懷鬼胎的算計.

 

第二的例子,是某個首長競選總部忽然接到了一個匿名爆料,

指稱對手有私生子,經過多方的查證,他們覺得該項情資應該屬實,

正打算對媒體爆料的時候,他們總部的高層卻予以阻止了.

因為高層認為類似的緋聞事件,是一把雙面刃,

有可能重創選情,也有可能在溫情攻勢的操弄下,反成為助力;

而且,更大的阻止理由,

則是高層認為該對手未來有可能繼續競逐更高的職位,

一旦將如此爆炸性的情資,在這次首長選舉中就檢驗完畢,

則待下一回對手若真的想更上一層樓時,

無疑的就少了一把最鋒利的倚天劍,有可能得不償失.

所以,在經過短期利弊與長期得失的雙重考量下,

最終絕對按下該項情資...

  

由以上兩個簡單的例子,可以知道:

政治絕對不能夠強出頭,而必須要謀定而後動,

在多方可能性接納入考量的情況下,

才有可能作出最為妥適的決策.

相反的,一昧的英雄主義般的魯莽行事,

最終不但可能壞了整個政黨的長遠大計,

而自己,或也不過就是那曇花一現的馬前卒罷了.

 

政治的精雕細琢,稱之為藝術,還真是一點都不為過阿...>.<

 

延伸閱讀: 相關"洪仲丘事件"網誌文章:

[時事評析]"銀正雄:洪案真相,1985聯盟亂臺灣"讀後有感

[時事評析]公民1985行動聯盟,凱道萬人送仲丘--一路好走

[時事評析]洪仲丘案勿陷入鄉愿式的慈悲迷思---真正的兇手是誰呢?

[時事評析]唯有自由選擇,才有資格談社群集體意識與責任

[時事評析]進擊的巨人--洪仲丘事件的最佳譬喻與省思

[時事評析]"國家榮譽"的神聖與錯置--對志願役職業軍人的觀點

[時事評析]擬協助洪仲丘家屬提一億元國賠--國防部的宮心計

[時事評析]陳揮文痛批洪慈庸太離譜--客觀的批評資格,得立基在相仿經歷

[時事評析]"唐湘龍:別被我看出你的假"讀後感--也別試圖告訴我們您有多真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