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這事有時候還是得看緣份的,
有些比較難能可貴的食材,就是要有點機緣才能吃到.
這一次作的吐司,重點材料的桂圓(龍眼乾),
就是老婆前公司同事家中自己種植與烘烤的,
除了新鮮之外,熟練的烘烤技術也讓整個桂圓香氣四溢,
(話說要從龍眼變成桂圓真的沒那麼簡單,
像媽媽上周買了一袋龍眼想製作成龍眼乾,
想不到用自然曬乾的結果,就是一整個發霉,
還是是得讓專業的來才行.....)
有著這麼頂級的麵包食材,
也才能夠成就今天的美味吐司,
可惜自己還沒能涉獵酒釀的相關智識,
否則還真是很希望能夠挑戰一下吳寶春大師的招牌麵包(酒釀桂圓......)
當然囉!烹飪這是總還是循序漸進的,
每次都有著些微的進步,就是最好的學習囉!
在此特別感謝送我們兩大袋桂圓的好朋友囉!!^^
新鮮的桂圓,帶有著鮮甜而微微溼潤的口感,
的確是製作吐司與麵包的絕佳食材.
怪不得很多有名的烘焙坊,
幾乎都有以桂圓為主的招牌產品.
這次製作這款自己命名為"日式重烘焙桂圓莓果全麥吐司"的全部材料
1.低脂肪鮮乳
2.高筋麵粉
3.全麥麵粉(此次依舊採50%全麥麵粉的作法)
4.酵母粉
5.代糖兩包
6.食用鹽
7.蔓越莓果乾
8.去籽桂圓若干
自己做麵包的原則,就是不加鮮奶油與糖,感覺上這樣要健康許多,
而這次多了桂圓這個食材,由於桂圓本身帶有相當豐厚的甜份,
所以正好也用來取代提供給酵母發酵的養份,
就發酵的結果看起來,其實還頗成功的.
自己在桂圓的處理方法上,由於桂圓肉相當的黏,
所以在將其剪成小片之後,依舊是相互黏在一起,
因此自己遂倒入一些牛奶,除了將他們分開之外,
還能夠讓牛奶帶一些桂圓的甜份,
為接下來的發酵工作預作準備.
這次採用的是日式和風麵包的模式,
一般而言,日式麵包是比較鬆軟的性質,
烘烤時間也較法式麵包要短上一小時,
不過由於我們都喜歡較硬的吐司外層,
所以在外層烘烤的選擇上,
則選擇以重烘焙的深色,
而此麵包的名字也就由此而來囉!
整個過程可以在三小時完成!
機器均勻的攪拌著,可以明顯的看到黃色的桂圓肉
這次發酵過程自己特別注意了一下,
到最後整個麵糰幾乎要滿出機器了,
證明發酵過程還挺成功的,
也證明了單憑桂圓肉的鮮甜滋味作為酵母的發酵養份,
其實是可行的....^^
(不過烤完之後,好像還是沒發酵時那麼大,
不知道是不是大家在做都是這樣呢??)
烘焙完成尚未出爐的模樣
(可惜的是表面還是凹下去的,並不是凸起來....)
感覺這台製麵包機有那麼點美中不足的地方,
就在於麵包成品本身會留著攪拌棒的痕跡,
讓吐司平白無故的多了個洞,真是有點難看,
不知別的牌子的製麵包機是否也是如此呢?
外層烘烤起來的顏色相當的棒,
也具有很厚實的口感....很不錯
成品一覽
每次到了切麵包的時間,就是最艱難的時刻,
畢竟麵包切得好不好看,其實直接決定著品項的美感與否,
其實有上網爬文查詢如何切麵包,
有人說把刀子烤一烤,切的時候就可以不掉麵包屑,
想不到我烤一烤下去切,吐司本身居然就與刀子相互融合,
其實反而更難切,
唉....我看除了買個專業的切麵包器之外,
大概就是得磨一磨我那些超鈍的刀了,
每次都是敗在這一個關卡,還真煩呢....^^
切得最完整的三塊吐司,擺個好姿勢,
拍起來還真有那麼點專業烘焙的感覺呢
仔細拍一下麵包斷面,看得到清楚的蔓越莓與桂圓果肉,
不過整體看起來,似乎果乾的量加得還不夠的,
沒有一種令人震撼的感覺,
下次也許可以更為大器的加些果乾會更好.
原本準備好要裝整條吐司的盒子,
現在只能變散裝了....
否則一整條裝下去會更加的完美
總得來說,比較起上次的法式吐司烤法,
日式吐司由於少烤了一小時,
所以整體吐司還是相當的帶有水份,
或許吃起來比較鬆軟,
但對於喜歡吃偏硬口感的我們而言,
最終還是需要再拿到烤箱去烤一烤,
才會有最佳的滋味呈現,
當然,還是不得不提一下桂圓的好,
除了帶有著濃郁的果香之外,
也讓麵包更具有天然的甜味,
絕對是這款麵包成功的最關鍵食材....^^
真想不到區區一台麵包機,
就能夠令人激發著無限的想像空間,
好似甚麼樣的食材都有配搭的可能性一般,
下一次要推出甚麼呢?
自己還得再想想囉!
想不到就連自己都同樣期待著下一款麵包的出爐....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