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很喜歡看港劇,而港劇也著實影響著自己的人生觀----
"笑看風雲",讓我欣羨那種轟轟烈烈,相互扶持的愛情,
"大時代",則令我體悟到商場無情與平凡生活的可貴.
但其中,我最喜歡的一部港劇,是"壹號皇庭",
那是一部敘述香港法庭攻防的戲劇,
在其林林總總的情節中,讓我更加認識到社會中的變與不變..

在"壹號皇庭"的劇情當中,常常會出現所謂"太平紳士"的角色,
甚麼是"太平紳士"(Justice of the Peace, JP)呢?
那是在社會中具有相當名望的地方士紳,經過政府的委託,
在地方上執行一些調解與公證的事務.
在港劇中,最常見的,就是在病人死前若有任何遺言,
可以找太平紳士作一見證,而該見證便可以做為呈堂證供,
並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當然,這樣的一個職務,其所以能夠成功的前提,
必須建立在社會的互信基礎,
換言之,人民必須要欣然的肯認這些太平紳士的德望,
才有可能將這樣的事務交給他們.

 
為什麼我會想到"太平紳士"呢?
截因於近來看到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再一次否決了對ECFA的公投,
結果惹來了反ECFA者質疑公審會公正性的質疑,
加上近來諸多環保人士對於環評委員的疑慮相仿,
這就像之前將NCC說成是"髒兮兮"一樣,
這些由學者專家所組成的組織,
其實本來希望達到的,就是像香港"太平紳士"般的效果,
希望透過這些組織,能夠讓社會存在著一個超越政黨的監督力量,
以作為政黨失能下的道德監督機制.
想不到在台灣卻完全變了調.
在台灣社會逐漸失序的同時,
更深深的感覺到這般機制的重要性,
這不是回歸傳統守舊的道德觀念,
而是對於揚棄歷史價值的反思.

學者專家就不用說了,早就因著功利化與政黨化,
而逐漸喪失了身為學者應有的超然高度,
淪為政黨與財團的發聲者.
又過去日據時代希冀仿效英國太平紳士的"紳章制度",
希望以地方有名望的仕紳,作為地方事務的調解者,
也因著選舉制度,而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想想....在我們鄉鎮層級的選舉中,
我們都選出了甚麼樣的人呢?那些人能說是地方仕紳嗎?)
究竟台灣的"太平紳士"何在?
我不知道,我還在尋找中...........

有時候回頭想想,
臺灣儘管因著民主化與功利化而發達,
但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無疑的也喪失了好多美好的事物,
道德,顯然的在經濟發展強調量化的過程中被遺忘,
但我們真的不需要嗎?
有時候,無法量化的事物不是沒有價值,只是容易被忽略,
一旦該價值流逝,我們才會恍然大悟當初的愚蠢.
好似今日世界大談環保意識一般,
在經濟發展之前,我們可曾明瞭到地球的唯一性嗎?
道德也一樣,當道德不再成為維繫社會互信的價值,
不再是人們隱性的行為準則時,
回頭看看,我們現在這個高度發展的社會,
真的有比以前更好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