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聲"是我偶然在FB的分享中看見的預告片,當時覺得挺有意思,

沒想到觀影之後,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或頗有感,但實不具有休閒娛樂的功能,令人呵欠連連.

google一下相關資訊,影評人提到導演羅泓軫(羅宏鎮)的幾部前作,

諸如"追擊者"與"黃海追緝"皆是名噪一時的神作,

因此這"六年磨一劍"的大作"哭聲",才格外令人引頸期待.

但站在一個平日忙昏頭,希望週五晚間挑部電影好好放鬆的過勞族而言,

導演個人有甚麼樣不可一世的電影經歷不重要,

眼下觀賞的該片好不好看才是關鍵...顯然,觀影之後,疲憊感是加劇的.

 

解讀本片的特點,乃一種兩極化的鮮明對比:

不少人認為是神作,

覺得導演可以將基督教,撒旦,薩滿巫術,喪屍等

多重鬼怪元素融合,是項難能可貴的創舉,

又把懸疑寫實的社會片,拍成群魔亂舞的鬼怪片,更是一絕.

但不免令人懷疑的,在前述這些激賞聲的背後,

是否乃立基於過往對該導演必出神作的刻板印象使然呢?

倘若是,那何嚐不是一種門徒式,信仰下的一種執念呢?

就個人的觀影偏好而言,我是不傾向於混搭風格的,

社會寫實片,就該深刻的從人倫層面去鋪陳敘事;

靈異神鬼片,則當以心靈深處的恐懼,直向觀眾內心的黑暗面.

兩者混搭,或是創意,但卻乏自圓其說的邏輯性,

怎麼看都只是徒留寓意深長懸念,而無法針砭社會人心所遭遇的衝擊.

本片即是如此,觀影後,

您或會覺得挺有意思,但著實卻說不出它好在哪裡...

  

就心得而言,不涉及劇情層面,而多是個人對於信仰的觀點:

其一,我想本片最關鍵的一段話,在於片頭開宗明義的聖經"路加福音"援引:

"他們卻驚慌害怕,以為所看見的是魂.

 耶穌說:你們為什麼愁煩?為什麼心裡起疑念呢?

 你們看我的手,我的腳,就知道實在是我了.

 摸我看看!魂無骨無肉,你們看,我是有的."

對基督教而言,這是神諭.

然在電影當中,這段話最後卻是由惡魔撒旦說出,這意味著甚麼?

有人說:這是韓國人對於基督教入侵的反動,

但我的解讀卻是:

其實所謂的"神",也是"魔",

神魔本來就是一體兩面的,端賴您個人對該膜拜物的觀點而論.

信仰本身,就是一種迷惑,將您蠱惑在各該宗教所設定好的教義當中,

那種執著於謹守教義的態度,究竟稱為"入神道",還是"著魔道",

坦白說,兩者皆是,因為本來就是同一種狀態.

嗯...說到這裡,不禁想起星爺"唐伯虎點秋香"的對白: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往往在您握著十字架或觀音像,指著他種宗教是魔教的同時,

其實您或自己也正身陷魔道當中而不自知吧...

 

其二,藉由本片,我見證到了人性對於信仰的脆弱.

人們是極其容易轉換信仰標的,尤其是在顯得徬徨無助之際,

對人們而言,信仰往往只是一種工具,是一種幫助他們脫離困境的工具;

但弔詭的是,信仰本身的虔誠性,卻容不得人類這樣的功利性思維,

信仰經常告訴我們:

"念頭之間才是真,一切的著相都是假.

 非為任何具相事物而信,單純的只因神的理由而信."

換言之,當我們以功利性的交換思維,踏向信仰一途之際,

其實便已經走在了成魔的道上而不自知.

又正因為成魔,因此當信仰無法提供解決困境的途徑時,

我們便會開始心生懷疑,並投入下一個魅惑您心靈的神祉,

而在這樣周而復始的轉換過程中,魔性也就逐漸焉然而生.

這種"魔由神出"的歷程,顯然是信仰當中最令人感到弔詭的情境.

 

一直都是抱持著無神論的基調,在觀看本片之後,

心下的那份信念,又更加的堅信了...

這或也是一種執念般的著魔,但至少這種魔性,是不著相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