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日子.JPG

人的一切作為背後,往往存在著不得已的苦衷,

若未能體察箇中的情境與艱辛,

徒然用世俗的價值判準,去評價其人的行徑,

則難保不會出現"差之毫釐,繆以千里"的謬誤。

對於陌生人而言,或許不致於造成太大的傷害,

畢竟任何友誼存續皆非人生所必要,

一朝有了芥蒂,從而不相往來便是。

然而,倘若認知謬誤的對象,是血緣上的至親,

則因此而產生怨懟的結果,

在真相大白的那一霎那,恐將讓自己悔不當初。

 

心,從來都無法去度量,

即便是自己,被問及何以做出如是決定時,

直覺下的答案,也未必會是肯定的狀態,

畢竟,心本來就是由錯綜複雜的情緒所構成,

有著堅毅不拔的勇敢,或也同時存在膽小怯懦的恐懼,

真要問某個抉擇當下由何種情緒主導,

相信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更況是從他人的觀點,來評價自己做出選擇當下的心思呢?

 

換言之,當我們評價他人之際,結果所引致的方向,

往往來自於我們相信了甚麼樣的價值信念,

循著信念的軌跡前進,達致所預想的結果,

即便那個結果不是真實的,我們卻也深信不疑。

以本片所描繪的母子關係為例,

關鍵在於是否相信"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箴言:

信了,你便不會將母親的不告而別,視為一種遺棄,

         也許她更可能是為了讓孩子遠離災厄。

信了,你便不會鄙視在酒店上班的母親,視為一種愛慕虛榮,

         也許她更可能是為了掙得豐厚的財富,留待給孩子享用。

任何事,皆存在著雙重、甚或多重的觀感,

面對著至親,何妨相信著人性中的光明面,

用更為正向的態度去解讀父母的作為,

即便是一種錯解,那也只不過是以德報怨的寬容,有關係嗎?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採用倒敘交錯的演繹手法,

從主角建謙與闊別14年未見的母親重逢後,

見到母親從事特種行業,給予極盡鄙視的眼光。

其後,母親交給他幾年下來的日記,才恍然大悟了解到:

母親當年的離家,為的是不讓人口販子的無賴,繼續騷擾家人;

又會到特種行業工作,則是為了賺更多的錢,

好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幾乎所有一切自己認為母親的不是之處,

其背後都存在著難以為他人訴說的苦衷,

霎時間,建謙多年蓄積的怨恨,從而也就放下了,

最終選擇回到母親身邊,重享未竟的天倫之夢。

 

對於電影透過一問一答的模式,以穿插敘事的手法進行鋪陳,

所製造出來撼動人心的效果,堪稱一絕。

每當建謙對母親有所質疑時,藉由母親日記的紀錄,

總能夠找到讓其愧疚不已的解答,

從來帶出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狹隘氣度,

體現著身為母親所特有的光暉。

或說這是一齣時代弄人的悲劇,但也正是悲劇使然,

才能在當中看見屬於人性的光明面。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