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之後,回顧自我的成長史,相信大家或總不免心存著共通的疑惑:

"為什麼在求學期間(尤其是國,高中),父母們總是不讓自己談戀愛呢?"

誠然,學業為先,心智未熟等因素,皆是經常被用以合理化阻止態度的正當性,

但就我個人的解讀,也許是不是門當戶對,往往才是父母的首要考量,

自是無法多加苛責,畢竟又有哪個家長想讓孩子們吃苦呢?

然而,也正是基於這樣的思維,更加映照出校園戀情的難能可貴,

那種發自內心,出於愛的理由所譜出的戀曲,恐怕縱其一生,都很難再重新遇現那樣的純粹.

沒有利益算計,沒有柴米油鹽,沒有條件匹配,

一切的奮不顧身,僅僅只是出於一個愛你的理由,多麼樣的美好阿!

以上,乃自己觀影之後,幾許有感而發的絮談,與電影本身倒也沒啥太大關聯性...

(以下有大雷)

 

電影乃根據作家瀨尾麻衣子的同名著作改編,本質上就是典型的日本校園純愛系電影,

劇情方面也多屬於老梗,男主角葉山因著哥哥罹癌亡故,陷入到自我與世隔絕的孤僻心態中,

然而,在開朗女主角上村的開導下,逐漸走出自我防禦的世界,彼此也因此成為戀人.

但上村在開朗笑容底下,卻隱藏著雙親不詳,由外婆扶養長大的淒涼故事,

在為免彼此間成長歷程趨近,未來恐不會有幸福可言的理由下,上村驟然向葉山提出分手,

這讓葉山再次陷入到徬徨無助的境地,儘管期間嘗試與他人交往,

始終都無法重拾與上村在一起時的默契與快樂.

最終,索性鼓起了勇氣,希冀再次向上村告白,

這才發現上村執意同其分手的箇中緣由,原來是罹患子宮癌,需切除整個子宮,

使其孩提時期組織幸福家庭的夢碎,也自認再無法給葉山完整的愛,於是毅然決定放下這段感情.

然終究愛情的力量還是無遠弗屆,還是以歡喜的劇末告終...

以上,相信經常觀賞早期韓劇的朋友們,類似劇情大概都已經提不起勁了吧!

若非找來中島裕翔與新木優子這對俊男美女組合擔綱演出,恐怕評價還會更加大打折扣!

 

究竟,情侶之間,彼此個性與成長經歷該是互補的好呢?還是雷同的好?

對此,劇中的論述確實存有某種實證的基礎:

當兩個同天涯淪落人,抑或是皆曾經歷過悲慘童年成長經歷的情侶,

總認為在擁有相似的心境與人生觀前提下,相互間儼然起著同溫層的感同身受作用,

對於防範接續共同經營的日子,重演過去成長經歷中的悲慘事項,應存有著根本上的共識.

但就如同莫非定律所論及的,縱是明知不該發生,以及不願重新復刻的人生歷程,

往往就是會不自覺的再次出現於這樣的情感組合當中,宛若一種輪迴般的命定.

換言之,一個人的成長經歷,儼然決定了其人接續的生命格局,

作為身教模仿對象的父母們,可真要多加謹言慎行才是.

 

其次,經常聽到類似"某某某長得不怎麼樣,怎麼可以追到某某某那樣的美女呢?",

箇中因素,除了$的可能性之外,最大的理由,應該是追求愛情的勇氣.

坦白說,就我個人的理解,很多大眾眼光下被認知為美女的人選,

大家或總是想當然的認為"她一定有男友吧?不可能沒人追..."

但同樣是莫非定律使然,因著每個人都存有類似的想法,

在忌憚著遭到拒絕,而沒人付諸行動表白的情況下,

往往就造成了"美女還真沒人追"的怪誕現象.

是故,只要稍稍願意提起點勇氣,

抱著糗個一次半次也無所謂的心態表明心跡,成功的機率,自然也就大增了吧!

如同電影一般,當上村與葉山陷入到感情的冷凍期,

葉山基於不便打擾的心態,縱知上村對其仍有心意,卻也莫敢再次積極追求,

但在住院老婆婆的開導下,讓他深刻理解到"試了未必成功,但不試就沒機會了",

愛情...始終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一點傻氣吧!

 

明天有否好吃的飯,其實我們從來都不會知道,

因為明天如何,甚或明天的自己還在不在,根本沒人說得準.

基此,既然當下眼前有頓豐盛的饗宴,索性就痛快的吃了吧!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