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在網誌的管理後台當中,檢視著網友們都查了哪些關鍵字找到這裡的,
感覺還頗為有趣的,因為可以藉此看出一些細微的端倪.
譬如說:當天若有大量的關鍵字是某部特定的電影,
大概就可以猜到:今天有線電視應該有播該部電影...
又或有特定文章的瀏覽數大量的從臉書而來,
大概就可以知道:該篇文章可能被轉貼分享到臉書了...
也有很多時候,關鍵字乃是針對某本書評的特定章節,
應該就是學生在趕報告的時候搜尋到此的吧!
近來,我發現有個關鍵字在我的網誌中頗夯:"亞果出任務的社會責任",
想必大概是某個電影賞析課程的觀後報告所訂出的題目吧...
這也啟發了我重新去思考"亞果出任務"有著甚麼樣的社會責任.
(基本上,當初觀賞的時候,只覺得這部電影很悶,
也沒去多想甚麼其他更為深度的意涵...)
就我自己的想法而言,Argo一片無疑的在告訴著我們:
一種出於國家對個人基本人權的當然義務...
Argo這部電影的劇本,是改編自美國中央情報局近年來解密的一份檔案,
也就是說,其實當初就算沒有執行這項任務,
或許也不會引起太大的輿論撻伐,
但為何中情局何須在考量一切方法皆不可行的情況下,
還需要大費周章的耗費如此成本來進行營救任務呢?
這完全是悖離所謂的功利主義原則(無利可圖的事不做),
唯一可以合理解釋的,就是出於對國民應盡的當然義務.
這是一種跳脫出利害考量的義務,也是一種無可推卸的責任,
誠如國民對國家的愛國心一般,那是無須言語算計的必然作為.
因著上述的理由,其時我們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為什麼大家都想當美國人,不顧一切的希望取得美國公民的身分,
重點或許不在於追求更為美好的生活環境,
也不在於希望身為第一強國的榮耀,
更多的,可能是欣羨於美國對其國民的珍視態度,
那種對於個人人權的絕對尊重與保護,才是令人所趨之若鶩的地方.
這可以從許多的案例當中看出其端倪:
譬如哪裡有戰事發生,美國必然第一時間作出撤僑動作,
以維護在該國美國人的權益為優先.
又或任何一個美國人在他國遇害,美國政府也絕對擺出強硬姿態,
輕則要求鄭重道歉與賠償,重則可能觸發經濟制裁或軍事行動...
這一切,無疑的都是在向全球各國宣示:
美國人有美國政府撐腰,絕對不要輕易的招惹,
這樣的態度,或許引發各國的不悅與反彈,
但卻是促使著美國人普遍擁有強烈愛國心的緣由.
"亞果出任務"一片的通篇敘事,
正好就是上述國家負有保護人民當然責任的終極表現.
唉...想到這裡,再反觀台灣先前在洪家漁民被菲律賓海巡隊槍殺一事,
那種毫無章法,軟弱的回應態度,無疑的將國民生命權視如草芥的態度,
也無怪乎體現在人民對國家的支持態度,是那般鬆散也毫不為過了.
以上,大致是自己針對亞果出任務之社會責任的一些觀點,
若真有人要參考的話,非常歡迎,但也請給一些迴響
(不妨留個言,說說自己的見解...).
我一直都覺得,當代是一個分享的世代,
諸如引用,參考等等過去被認為是剽竊的行為,其界線早已模糊,
(就論文撰寫的規範而言,據說過去只要引用超過三行,
就得徵求撰寫當事人的同意...
記得先前有位教授一板正經的,說著自己曾經為了要引用一段內容,
不惜親自到撰寫人家中拜訪,取得其同意後才將該段文字放入其中.
恩...最好現在還有那個美國時間...)
但重要的是,如何在他人的文章基礎上,能夠加入自己的意見與新意,
讓該篇文章的探討主題,得以更為的充實與豐富,
那才是更為重要的課題所在.
(千萬不要只是複製貼上,完全沒有經過自己大腦的咀嚼,
那樣的學習方式,學到的只是任何人都會的網路搜尋與資料整理,
也許因此學分拿到了,但實際上,卻是甚麼也沒有得到.
真理,不需要是原創,但需要的,
是您能夠有著站在原創巨人基礎之上的寬廣視野與批判能力)
延伸閱讀:
[心硯影評][普雷]亞果出任務(Argo)--責任與信任,是團隊合作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