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103年升格  初審通過 -- 民視新聞

 

升格配套未修  藍綠市長都喊窮 -- 民視新聞

 

前幾天內政部通過了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的審核,

通過的原因,在於桃園擁有國際機場,人口超過200萬,

且創稅能力僅次於台北市,加上工業產值連續9年全國第一,

政經地位無可取代,故核准其升格為直轄市.

這樣的新聞議題,不禁讓自己對於身處的學術界,

有著相當程度的反思與感觸.

 

 

其實從凍省以來,行政層級的重新劃分,

就一直是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界的顯學,

從最早公行學者一致屬意的"三都十五縣",

到前年拍板定案的五都架構,

才短短不到兩年,轉眼間要變成六都了.

(據說彰化縣也在候選名單中,

搞不好來年就成為七都...

看來大詩人又有機會再次連任了....)

 

自己納悶的是,不論是三都也好,五都也罷,

在該行政層級確立的期間,學界據此所發出的研究論文不知幾凡,

說的大多是升格之後如何可以提升行政效能,促進行政革新,

但倘若仔細去對照一些學者論文的前後說法,

當三都為多數看法是,說著三都的好,

當後來確立為五都之後,又論述著五都之優,

現在六都了,當初的論點是否又要見風轉舵呢?

 

我覺得,諸如此類的研究,必須要首先釐清的:

是如此的行政區劃,是一種優化過程呢?抑或僅是一種門檻?

倘若是優化的過程,訴求的是論辯著如何區劃為最佳化,

則其中才存在著理論論辯的空間,才有學術創作的價值.

相反的,倘若只是一種門檻化的升格條件,

則只要具備該升格之條件,就有升格的正當性,

而遑論其對於行政革新的正反衝擊,

則如此所做之研究,根本就只能算是資料與資訊的統計,

而非知識的創造.

(畢竟,在五都層級確立之後,當初那些三都十五縣的論文,

還有何價值可言呢?還有參詳的可能嗎?有人在乎嗎?)

 

 

就現階段的核准標準而言,似乎是偏向於門檻制居多,

如此一來,為了獲取更大的統籌分配款,

則雲嘉南合併升格...花東合併升格....

北北基再次合併......高高屏再次合併....

又有甚麼是不可能的...

但這樣子搞下去,對台灣的行政革新真的有正向助益嗎?

另外,人文地理這樣子的斷裂化,完全沒有後遺症麼?

(就像現在台南與台中,

都紛紛傳出市政建設有"重市輕縣"的趨向...)

 

換言之,行政劃分的依據,不該僅僅是經費極大化的思維,

更重要的面向,該是形而上規劃的最佳化想像.

就好比學術界一般,

對於當下情境的分析,固然重要,但那只是跟隨著現象而連動,

在現象時時更易的特性下,有的只是數不盡的資訊統計.

倘若能夠早先洞悉未來的發展,那才是真正的知識創造,

才是真正具有學術價值的研究阿.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