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鎮壓學運 拒「江教授」回台大-民視新聞--YouTube
九合一大選結果,國民黨遭受前所未有的慘敗,為表示負責,行政院長江宜樺第一時間宣布請辭,
依循過往"政務官借調"的前例,預期江宜樺在卸任後,應該會重返台灣大學政治系任教.
然而,現在卻出現台大政治系同學,以及多個公民團體,在臉書上連署拒絕江回台大教書,
認為其在太陽花學運期間,武力鎮壓學生的手段太過兇殘,具有"道德上的瑕疵",
甚至於有台大政治系畢業生,更加直言不諱的重話譴責:
"大學不該像垃圾場,成為專收失意政客的場所..."
儘管未知此事最終會以何種結果作收,但很顯然的,打從洪仲丘事件以來,
透過網路平台與公民團體之間的串連抵制模式,已然深入到了您所難以想像的面向,
而這樣的全面性批判風潮興起,究竟是好或壞,以下為個人觀點下的淺析.
首先,其實政府治理的模式,在政治學上有相當龐雜的派別,
按政府影響層面之所能及做為區分標準:
涵蓋面最廣的為"大有為政府",功能性最小的,則為"最小功能政府",
此乃自由至上主義的政治哲學家諾齊克(Robert Nozick),
在<<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一書中所作的分野.
在其立論中,其認為當政府的功能越小時,則人民的自由方得以獲得最大的保障,
但政府要小到甚麼程度呢?又最小政府該保障人民甚麼權利呢?
諾齊克以為,最小政府必須具備"經濟功能"與"安全功能":
@經濟功能:保障各種契約的執行.
@安全功能:保障人民免於暴力,盜竊以及詐騙.
除上述兩項功能之外,其他逾越的功能都將侵犯人民的自由權利.
易言之,當政府甚麼功能都沒有的情況下,最為根本的,還是得合乎上述經濟與安全的兩項功能,
這無異於告訴大家,此兩項功能,基本上政府應該給予人民絕對保障的基本人權.
從上述立論的角度,來淺析江宜樺院長回台大任教一事,
很清楚的,借調回任制度本身,就是一種契約,它保障著借調當事人回任的權益,
故只要整個流程是循著該制度申調的,則回任本來就是著無庸議的事情.
假若今天因著公民團體的網路串連,促使校方迫於壓力而拒絕承認其回任的資格,
那恐怕這整個政府權力模式的政治哲學,將可望重新的在台灣寫下新的一頁.
(根據台大校方最新的說法,
江宜樺原是從台大政治系教授借調,於2008年擔任研考會主委,依台大專任教師借調要點,
借調一次僅四年期限,故其2012年便面臨官職與教職抉擇,最後江選擇辭教職,出任行政院長.
因此,江宜樺已不是系上專任教師,所以沒有借調終止,回校任教的問題.)
某種程度,我對於網路上所興起的公民運動,始終還是抱持著樂觀其成的態度,
但當這樣的正義浪潮,來到了與基本人權相互牴觸的當口,
是否持續的無限上綱,基本上個人還是相對持保守態度的.
否則,假若哪一天,哪家企業犯了網路正義標準下的"道德瑕疵",引發眾怒而發起串連,
欲結合全民之力,將該企業的所有資產完全充公,不達目的,絕不終止,您覺得這真的合宜嗎?
別說這樣的情況不會在台灣發生,基本上,經過近兩年的網路民主洗禮後,
在台灣,已經沒有甚麼事件的發生,會讓我感到意外的了...
當然,最後還是要提一下關於"政務官借調"的這種制度,
雖說目的在為國舉才,保障其既有的職務,有其實質上的必要.
然而,一旦在工作上有了退路,難免就無法發揮破釜沉舟般的決心,
往往或以一種得過且過的心態在為官,施政上也就不容易有太傑出的表現了.
就像之前的"爺們說"一般,當官位只是自己人生規劃中的一個過客,
自然的,那種蠻不在乎的心態,也就昭然若揭了.
值得未來政府在舉才的當下,好好的省思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