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昨日在提及國會改革法案的修法進程時,

不經意的說出「4月3日國民黨團要硬幹的時候,老天有眼發生大地震,老天要救台灣的民主。」

此話一出,立刻引發輿論譁然,在野黨團當然難以接受,

紛紛痛批柯的發言根本是在災民的傷口上灑鹽,已經不適格做為一名為民喉舌的立委,應該即刻請辭。

果不其然,眼見風向不對,就連黨內同志都覺得發言失當,逼使得平時不可一世、雄辯滔滔的柯建銘,

也不得不出面向全民致歉,唯在表達歉意的同時,還不忘酸在野黨兩句,

認為自己的言論被扭曲,活脫是場政治鬥爭,真不愧是政界的「老油條」(還是炸到黑麻麻、根本咬不動的那種!)

 

誠然,可以理解柯總召彼時發言的心境,應是出於對新國會開議以來、在野陣營頻頻以多數優勢輾壓執政黨,

甚或現在連提案可能都成問題,自然顯得落寞,才會有感而發。

但是,回顧過去八年,當民進黨挾著國會絕對優勢、一黨獨大的時候,難道不是這等樣態麼?

動輒用逕付二讀沒收委員會審議權,抑或行政單位以備查的手段,跳過立院監督,

當時在野黨也不時大聲疾呼,切莫陷入多數暴力的情境,試問柯總召有在鳥的麼?

還不是繼續用民主的多數原則來說嘴,怎麼如今多數又成為一種罪惡了呢?

莫非只有民進黨才配談民主,把民主當成了一種綠色信仰般的禁臠了麼?

 

說真的,假若老天真的有眼,若說老天真懂民主,您覺得他會怎麼做呢?

我的答案,會是希望柯建銘總召下台一鞠躬!

原因呢,不在於此次的發言不當,而是純粹「當太久」了!

 

猶記得當年前民進黨時期的黨外運動,核心的目標,在於推翻幾十年都未曾改選的「萬年國會」。

那些被戲稱為「老賊」的立委諸公,其民意賦權源自於中國大陸,

自圓其說的認為得等到反攻大陸、取得新民意的肯認,才能解除他們的職務,據此賴著不走,令人難以苟同。

而這也成為民進黨之所以能逐步茁壯的契機,仰賴的,就是民主所給予的底氣。

畢竟,讓那些根本未經我們投票選任的代議士行使職權,根本違背民主諦義。

 

如今,民主選舉成為台灣的常態,民主意識深植在每位國民的DNA中,

但……相較於過去的「萬年國會」,我們真的民主了嗎?

就以柯建銘為例,都當了24年總召了,這與過去他們口中所討伐的「老賊」,可說是不惶多讓,這樣民主麼?

您或許會說,一個是未經人民選任,一個是經由民主程序選出,怎能相提並論?

但民主真的不是只有選舉,當政界的老油條,

透過經營多年、盤根錯節的人際網絡的運作,讓自己穩穩的久居要職,

顯然已經不是人民賦權的模樣,而是權力交織的結果,根本稱不上民主。

要不,您想想,這麼多年來,

也不是沒有黨內同志肖想過「總召」這個職位,但最終,不都是被搓掉了麼?

 

正所謂「滾石不生苔」,就像極權中國的習皇帝一樣,

任何僵固而無任期制的職位,最終都將腐蝕民主的根基,因為,那就是個畸形的存在。

好比執政黨的總召,您知道嗎?

多少重大法案,各部會都是得先跑到柯總召的辦公室解釋,在那裏往往就直接拍板定案的麼?

簡直就像是立院內的帝王,這樣對嗎?

相對的,假若現時來做個民調,贊成柯建銘繼續擔任民進黨團總召的民意,

料想會是低到不行,如此一來,他的決策,真有民主的基礎麼?

 

總言之,一直都不覺得民意代表應該「連選得連任」,

若能像各級首長般,「連選得連任一次」,頂多做個八年,

在權力觸角尚未在地方紮根前就下台,適度的杜絕派系化的經營模式浮現,

一方面防範「萬年民代」、「政治世襲」的政治私有化現象,

另方面加速新陳代謝,讓更多年輕的有志之士得以無縫傳承,

才能真正深化民主,守護台灣得來不易的平等價值。

(符合本文「民主老賊」定義者,不僅僅是柯總召,

   藍綠多的是久任不退、抑或父退子繼的政二代,繼續放任他們漫無任期的當終身職在幹,

   幾個政治家族與老油條就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少了更廣泛海納百川的機會,則台灣是不會有未來的。)


當然,修改中央民代任期限制規定,涉及到修憲的高門檻,

老天有眼沒有用,得要人民有眼才有機會。大家覺得,這倡議好不好呢?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