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想分享從瓦斯爐更換成IH爐的過程,
和廚房的小整理經驗,
沒想到過了二年多才克服懶惰的心情。
搬回台中小窩前,要將傳統的瓦斯爐換成IH爐一直是我目標必達成之一,
除了婆家很早就換了IH爐,十年來的使用狀態讓我對IH爐信心滿滿,
再來就是有了小孩後,要處理的狀況很多,我不可能為了完成廚房的工作,
就不去解決小孩的需求,例如安撫、清潔,
也不可能明明快要煮好的菜餚,只差個2分鐘就要起鍋,
為了解決突發狀況就只好熄火,等處理完孩子的事、突發的事,就回頭把菜再加熱完成,
那起碼完成一餐要花個2個小時吧!
當然,也可以買電子鍋、氣炸鍋或其它輔助的家電,
但我不想依懶廚房家電主要以下:
1)廚房的空間有限,台面上擺一堆家電,那備菜的工作面積變小,效率也差,
2)家電雖然可以不用照顧,一鍵處理到底,但前置作業還是要人力去處理,要洗、要醃、要切,不都是人力嗎?
3)老式房子插頭數量不多,新大樓的廚房更是空間和插頭有限(也許是貧窮限制我的想像?).
所以家用常備家電—大同電鍋,我也沒有添購,主要真的是很不喜歡台面上太多常駐家電.
櫃子空間也有限,不想搞一堆收納。
4)IH爐在執行小火燉熬,在調整火力上是超級好控制,
相較瓦斯爐再怎麼控制轉成小火,什麼幾粒米火,控制不好很容易熄滅,
過大又易焦,很頭大!到時肉還沒燉爛,可能直接先瓦斯中毒。
在廚藝有限以及我們都習慣吃簡單烹飪的情形下,我不知道怎麼大火炒,也聽了譚敦慈老師的建議不爆香,
所以瓦斯爐的優點我都覺得不能替代IH爐給我的便利性,
當然啦,若缺電或停電,那真的IH爐就沒軏。
老實說這幾年很鳥的能源政策也影響我搬回來時要不要換IH爐的決策,
之前在台南時,租屋處是瓦斯爐,我就在瓦斯爐一邊上架個厚砧板,上面放電磁爐,
另一邊就保留瓦斯爐,這樣的組合其實滿完美的,
要定時的烹調就放電磁爐那邊,可以馬上炒煎起鍋的就用瓦斯爐,
但二邊距離我都有保持好,沒有所謂火燒電磁爐的問題
這樣的組合在有一次大停電時,我還是能夠幫家人煮出好幾餐,順便把冰箱的食材處理掉!
所以在預算有限、改裝環境有限但又有定時烹調的需求,可以買個電磁爐協助。
原本我是想換成跟公婆家一樣的型號(也是貪圖功能差不多,舊款或許比較便宜?),
但Panasonic主推新款KY-E227E,那我時一看官網那珍珠白,馬上就愛上了!
實品的話就並不是那麼什麼珍珠,是帶點灰;
幫我們安裝的廠商說因為日本那邊的使用者發現用沒多久面板易變色,
所以原廠就改成白是帶點灰。
以下是我從2021/8月使用至2023/8二年的使用心得
1)可定時功能及小火力功能,完美取代蒸式及電子鍋;
只要善用以功能,基本上不能再買什麼電子家電來佔空間,
我就二個WMF的壓力鍋和一個平底鍋就打平一切.
要蒸東西就利用WMF的蒸架和蒸籠,加上IH的火力調整和定時,非常好用。
2)面板好清理,使用完隨手擦一擦乾淨溜溜;
3)炸的功能很棒,但我還沒研究出來.......
缺點:
1)面板太敏銳,煮湯或掀鍋蓋,稍微有水噴出來,抺布擦過去若擦到on/off,就會關掉;
防鎖鍵只有在關閉時才有用,開啟時不能使用。
2)為了美型,四邊沒有做阻攔水的高起,若湯溢出或噴出,會流到縫隙裡,不好擦。
3)鍋底一定要擦乾,面板也不要有水,雖然說表面是標榜防滑微晶石面板,防止鍋具滑走,
但實際使用上,鍋具會滑動,加上第二點它是沒有在邊有做高起物,鍋子在加熱時滑動,
是真的有掉下來的可能,想到這裡我就後怕,廚房操作時千萬不要有小孩子在!
4)個人覺得煮粥的功能還好。
在操作上,我個人有些心得分享:
1)很重要!!善用定時和火力調小功能!善用定時和火力調小功能!善用定時和火力調小功能!
寧可多操作幾次熟再加熱,也不要太過長或沒定時!
2)為了保持永遠美美白白的,盡量少空燒熱鍋(怕備料太慢空燒太久),
我後來掌握好火力和油的份量,即使是不鏽鋼鍋在煎豆皮和煎蛋,也不太會沾鍋了
3)千萬不要依懶空燒自動斷電功能,我有一次隔水加熱冰肉燥,
想說去刷個牙再去廚房,結果又被雜事分心,本想說應該水不會那麼快燒完,
結果火災警報器響,我才發覺水燒光鍋子空燒,IH爐也沒停止,
然後面板當然有些些變色,我心真的爆痛呀~~~
個人很重視廚房這塊,
我一直覺得廚房是一個家的靈魂,管理不好、髒亂就會滋生螞蟻蟑螂;
管理好的話就是掌握家人健康和省錢的工具,
尤其是現在外食貴又吃不到蔬菜,即使一個簡單的流理台和一個單爐電磁爐,
都可以讓自己三餐變化出健康好吃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