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怪故事,往往也存在著「賞味期」,
拖長了總難免有種歹戲拖棚的感覺,
恰到好處的驚悚,才能直臻個人內心的真實恐懼,
基此,這種「故事集」才會成為鬼片慣用的演繹類型。
過往香港盛行拍攝鬼片的年代,
諸如「陰陽路」系列、「怪談協會」、「三更」等經典,都是自己愛不釋手的佳作。
然而,精彩之餘,總不免覺得有些遺憾,
畢竟各自的小故事,儘管共同營造著詭譎驚悚的氛圍,
但彼此互不相關的情節設計,卻讓人們得在觀影過程中,
幾度重新理解各該故事的輪廓,讓劇作不像電影,
彷若更像是觀賞YouTube上的短片。
而本片值得稱許之處,即在於將各該故事中的角色,
藉由一場訪談、一個西藥房的過場鏡頭,完完全全的囊括其中,
讓彼此看似無關、卻曾在某個時空下曾經交錯,
的確不失為讓故事更顯完整的手法。
當然囉!如果人物間的連結得以更緊密,想必會更加精采吧!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基本上採用了「咒怨」的設定,意即大廈內蓄積著陰魂不散,
始終以為自己還在人世間,因而做著與生前相同的活動,
在侵擾到現居者後,彼此有了衝突與威嚇。
在幾則小故事中,自己認為較精湛的,是最終「大廈管理員」的篇章。
邪教教主藉由寶藏消息的披露,吸引盜寶者前來試膽,
卻在開棺尋寶當下,發覺根本就沒有寶藏,
反讓自己成為教主復生的宿主,
就這樣一代傳一代,實現自己永生的慾望。
喜歡這個故事的設計,
截因於幾乎與自己最愛的鬼片「毒鑰」(The Skeleton Key)的梗如出一轍,
而近期香港的「緝魂」(The Soul)、
Netflix美劇「三人要守密,兩人得死去」(Behind Her Eyes)也有相仿的設定,
加上本片做了同等援引,看來編劇對此梗還真是百用不膩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