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陰宅3.JPG

以「邪靈附身」作為理由,

在法庭攻防上是否得以合理化犯嫌殺人的正當性,

一直是宗教驅魔電影的核心命題。

安娜貝爾正宗續集一改過往追溯邪物緣起的戲路,

轉而以一樁離奇殺人案件作為主軸,乍聽便讓人興奮,

畢竟很想知道暢銷劇作闡述該議題,會從哪個觀點演繹。

唯可惜的是,劇情設定重點根本擺錯,

關於法庭攻防的內容付之闕如,焦點仍舊回歸到事件溯源的戲碼,

少了現實面對超自然的針砭,卻也不復見安娜貝爾般的吸睛恐懼,

流於恐怖電影的泛泛之作。

 

回到劇情本身,故事原期盼釐清「附身」與「詛咒」之間的差異,

附身乃邪靈寄身在著魔者,藉由驅魔儀式的開展,可望將之驅趕;

詛咒則未有惡魔入侵,而是透過咒語的施展,

框定個人作為模式,以提供暗黑勢力差遣,

單單以傳統驅魔技法進擊,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需要找到祭壇的所在,摧毀之才能解除魔咒。

顯然,電影初期將架構勾勒得相當工整,

但隨著劇情的進行,卻開始有些走鐘,

最終附身與詛咒傻傻分不清,沒能凸顯「詛咒上身」的樣態,

從而在為何施予詛咒的緣由上亦無強烈的動機支撐,

最後則草草的以文字交代案件審理的結果,少了點情節連貫的暢快感。

 

當然,電影所期欲表達的概念,則是明確的。

深究各種表象、花樣百出的驅魔儀式,

其實目的很清楚,就是希冀喚醒著魔者自己為誰,

惟有個人意識在惡靈附身後,猶能凌駕在黑暗勢力之上,

從自發力量驅走魔鬼才是正解。

然而,自發能耐僅僅端賴法器的揮舞擺動就能行麼?

那或只是江湖術士的幌子罷了吧!

期欲針對其人進行底心下的呼喚,終究仰賴的,

還是存在於潛意識中的美好回憶,

憑藉著對愛的執著與堅持,心繫著曾經許諾的彼此,

才是走火入魔狀態下的回魂藥。

一如希冀喚回誤入歧途的浪子,

不也是透過各種情感的羈絆,來引領其走回正軌麼?

顯然,對人對鬼並無不同,畢竟「愛」的的確確就是人性的本來面貌。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