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乍聽到悲慘消息,在面臨如何告知當事人、乃至於其他關心者的天人交戰,
於當下往往選擇服膺「善意謊言」的邏輯,
試著以較為婉轉、甚或壓根隱瞞事實的做法,企盼將衝擊將至最低。
最常見的,便是在知悉親人罹患不治之症,
擔憂著患者從此喪失求生意志,
總是會在病情上選擇輕描淡寫,希冀在其持續正向思考的前提下,
頑強的病徵得以不藥而癒,所謂「愚蠢的自然療法」。
無奈的是,真相總是殘酷,鴕鳥心態的選擇多數沒能扭轉乾坤,
反倒可能讓彼此產生不必要的猜疑,
與其如此,何不在第一時間便告知正確的訊息,
即便何其殘酷,但至少是處在現實的境遇下共同面對;
徒然的另闢蹊徑的蜿蜒前行,或許杜撰的假象足以起到鎮痛劑的效果,
但當旅程漸漸走到終點之際,殘酷的謎底揭曉當下,
可以想見箇中心理的落差,恐將徹底摧毀一己心志,
淪落至無以復加的地步。正所謂「長痛不如短痛」,
直球面對現實往往要強過隱晦的建構虛幻吧!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敘述一名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女孩,總覺得鄰居窩藏了失蹤少女,
於是展開抽絲剝繭的調查,正當其掌握相關確切證據時,
突如其來的真相,卻徹底打擊著自己對人事物的判斷力。
原來,女孩的母親早在三年前去世,
而他也正是在悲傷過度之際,產生精神分裂症狀,
但父親卻鴕鳥心態的選擇隱瞞,既然女孩認為母親從未逝去,
那就順其謬誤的意識繼續共同生活,
但隨著其病情加劇,才讓父親不得不從實招來。
然而,這對女孩而言,無疑是項莫大的衝擊,
既然當初何其真實的母親為假,
那麼,鄰居是惡或善?
失蹤少女是否為真實人物?
甚或一同找尋真相的戀人是真或假?
顯然比起精神分裂更加困擾,
所幸最終憑藉著警方協助,肯認著鄰居窩藏少女的事實,
才讓主角的平行世界重新交錯,逐漸回歸到正常的認知。
試想,假若當初在母親逝去時,父親即強迫其面對真相,
或許思念依舊,但卻不致於陷落長期的妄想,也許會是更好的選擇。
對於心理狀態陷入迷惘的人們而言,心靈地圖的重新建構至關重要,
如何重新連結起對世界觀的認知,乃其是否能跳脫心理桎梏的關鍵。
對此,從旁關心協助者所應該做的,
不該是基於個人善意而給出謬誤的資訊,
而是該以真相傳遞者自居,透過更正向陽光的溝通交談,
使其在正確的脈絡架構下重塑自我,
以便無縫接軌的回歸現實社會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