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七日.JPG

過往在觀賞類似的青少年成長電影時,泰半沒有太多的感觸,

總覺得那或不過就是千篇一律的照本宣科,

彷若有個預定的公式般,盡是些「說教式」的陳腔濫調。

然而,當了爸爸之後,在伴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往昔一條條不屑一顧的教典,如今卻是心有戚戚焉。

以我的孩子為例,無論從事任何事,總認為自己最厲害,

旁人的教導與訓示都當成耳邊風,引致於學習都呈現「半調子」的狀態,

距離其信心指數下的頂尖,顯然尚有一大段距離。

而從本片的故事脈絡看來,

指導孩子懂得對「信心」感覺的操縱,無疑是成長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信心,過與不及都不是好事:

沒有信心,人們將轉趨羞澀,凡事扭捏的結果,

在訴求展現自我的青少年場域中必然不討喜,

最終因著社交網絡上的挫敗,

逐漸封閉自我對外溝通的渠道,增加離經叛道的風險。

或許,就當今的眼光看來,「叛逆」已不再是個原罪,

不符合社會規範的成長歷程,相較於過去,也較少被貼上異樣的標籤,

但不可諱言的,一旦選擇了悖離社會集體規約孤獨前行,

孩子箇中的寂寥,將承受比一般人更大的發展壓力。

 

相反地,「信心爆表」也不見得值得喝采,

當其認為自己足以勝任一切事物,膨脹下的自我,

將不再汲汲營營的將精神用於經營一般人的尋常事物,

轉而希冀挑戰更多他者所不能作為的事件,

致此一次又一次的衝撞道德與法律底線,

將旺盛的精力發洩在逞勇鬥狠上,藉以符合其信心指數的預期。

以電影主角為例,竄改網站,偷開警車...

這些事態說來並不嚴重,

但當一條條違法行徑宛若標籤貼在身上,

就像是一道無法抹滅的烙印,始終都將是人們指指點點的對象,

當被指責成為一種慣習,真要存有多麼爆表的信心,或也幾希矣吧!

 

那麼,如何在成長的過程中,

誘使孩子的信心能維持在最適的甜蜜點,「團體生活」或許就是正解。

在團體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應肩負的角色,

彼此分工的結果,有助於養成「勝不驕,敗不餒」的性格。

畢竟,成功乃合作得來,失敗也該集體承擔,

責任分眾化讓個人無須刻意突顯自我,

據此信心得以較自我作為更為沉穩,

這也正是電影中,社工何以安排主角前往夏令營的用心。

透過夏令營彼此朝夕相處的七天中,淬煉其狂妄的信心轉趨圓融,

從而在成員間培養出家人般的情誼後,

開始懂得關心他人,知道自我行為背後,

影響所及不僅僅是個人,還攸關著所有關心著自己的人們。

如此「榮辱與共」的養成教育,

仿若為孩子找到家一般的歸屬感,才是團康活動最根本的目的。

 

本片不僅僅是青春成長劇作,深具教育意涵,

同時還加入歌舞元素,大量青春熱舞的援引,

讓電影娛樂性滿點,非常適合親子共賞的影片。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