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過去一直納悶:
"為什麼醫師的薪水這麼高?"
"醫學院的名額卻開得這麼少?"
基於市場機制,若想獲得更為實會的醫療體系,
不是多開點醫學系名額就解決了麼?
屢屢將類似的疑惑詢問他人的結果,
往往得到的回覆都是:
"難道你想要二流的醫師來主宰自己的生命嗎?"
名額大開的結果,或許真能達到降低人事成本的目的,
但卻也同步讓醫師的高水平素質瞬時降低,
更多非頂尖人才進入醫療體系的結果,禍福難料。
顯然,大眾對於個人身體健康事宜,絲毫不敢輕忽大意,
這才默許了醫師薪資處於高檔的結果。
很可惜的是,對於切身相關的醫師如此禮遇,
但同樣是攸關個人生命財產安危的軍人,
卻是有著截然不同的待遇。
縱然大眾或總是將"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的箴言掛在嘴邊,
然對於任何天價的軍購案,卻屢屢顯得嗤之以鼻,
認為"和平時期根本用不到"、"堪用就好了"...
彷彿把每位士兵都當作是"百戰天龍馬蓋先",
得以用最原始的器械,達成拯救百姓生命的不可能任務。
難道就不曾有人想過,在那些昂貴的軍購背後,
為的是保障捍衛我們國家安全的士兵生命麼?
能夠用更為先進的工具,
多增進一分軍人在危難時的存活率,不值得麼?
當我們為著個人生命存續,
在看待高價醫療認為合情合理之際,
對於軍人的性命,又何忍如此苛刻呢?
尤有甚者,軍人所面臨的不堪境遇,
尚不僅僅在建軍的成本面向,
更多的,乃來自於國家目的的大義。
為了保家衛國、為了守住軍事機密,
哪怕個人多麼期待著保全自我生命,
或都尚且不敵軍人為國家犧牲的當然義務說,
擺在了國家目的跟前,人命顯得廉價不堪。
我不否認在戰爭時期,基於軍事機密的前提下,
拒絕敵軍以人道救援之名的窺探行徑有何謬誤,
但端看著基層士兵們從滿懷著待援的希望,
在高層顢頇的政治角力之下,一次次的落空,
終至全軍覆沒的悲慘結局,仍舊很難不為之心痛。
將心比心,換作是自己,
您能體會那種希望轉瞬成為絕望的滋味麼?
本片正呈現著前述所解析、關於軍人的兩大困境:
缺乏精良的設備,卻仍舊以國家目的來課予軍人當然義務,
讓一群因魚雷膛爆而受困於海底的士兵,
一步步喪失生還機率的優勢。
在俄國軍方忌憚他國窺探先進軍事技術的前提下,
以拒絕救援來謝絕國際社會的協助,
引致於在己方彆腳的陽春裝備下,
眼睜睜的看著將士一一逝去,
在最終開艙門、見到一干軍人雄赳赳的引吭高歌遺容,
令人備感不勝唏噓。
更感慨的是,幾十年過去了,冷戰亦早已遠颺,
但諸如國防布、國家大義、建軍廉價化等軍事陋習,
卻仍舊像是幽靈一般的,在各國軍隊中頻仍上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