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人生.JPG

屢屢在車站角落瞥見街友們露宿街頭,腦海中第一個閃過的想法為何?

貧窮、無殼蝸牛、社會邊緣人...

種種已然被既有訊息所框定的刻板印象,先入為主確立著其人的行為目的。

然而,人有百百款,當中難道沒有任何例外,

一如存在著社會觀察家、乃至於享受著該種生活模式的志願者麼?

 

顯然,我們似乎太習以為常的,

藉由當下資本社會所命定的各種規約審世,

凡事皆從理性計算的觀點出發,去預設各該行為背後的目的,

從而匯聚為既成的慣習,咸以該套行為準則評析現象。

基此,當見到有人露宿街頭,才會下意識的便宜行事,

認為其已無其他居所選擇,迫於無奈才會認街道為家,

而從不懷疑存在著其他可能。

 

相仿的,又如時下種種因著城市發展而起的迫遷爭議,

幾名被貼上「釘子戶」惡名的反抗者,

從功利的角度看,其勢必為了掙得更大的都更利益,

而做出與其他同意戶相悖離的決定,

表面上說著「守護家園」,「保存記憶」等堂而皇之的理由,

根本都是用以作為抗爭正當性的藉口,

在道德的判準上,早已被貼上負面標籤。

但這些看似可輕易替代的瑣事,

真的不能成為人生中最珍視的價值麼?

這或是本片所期欲帶給影迷們的深層省思。

 

電影中,主角待在早已歇業的工廠週邊,

基於該地擁有著同已逝丈夫的美好回憶,

使其寧可將休旅車當成住所,選擇就近打打零工度日,

亦不願意回歸到尋常的生活步調,

像個苦行僧般,過著清苦修行的人生。

端視該露營地所聚集的人們,

誠然有不少礙於都市高房價的衝擊,無奈的過著車旅生涯,

但卻不乏擁有摯愛的家人,但仍選擇離群索居的生活樣態,

為的只是珍惜自己所認為最重要的事物,

是記憶也好,是自然生態亦可,

那都是屬於由個人界定,而不容他者置喙的價值。

徒然的以「街頭露宿者」標籤,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那或是資本社會下的悲哀解讀吧!

 

然令人感到氣餒的,

是這群看似共同抵抗著當前強勢體制的群體,

基於背後各有不同捍衛的價值觀,

致使其從來都不可能聚合成為團結力量,

一股用以改變這已然沉痾的社會制度。

只能夠屢屢看著各人描繪著自我生命中的無奈,

等待著離去的時刻到來,自由來去,

始終註定只是彼此的過客,只是車旅生活樣態中的偶發。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