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捫心自問的想一想,當家族中有至親罹患老年癡呆症,
我們會在甚麼樣的情境之下,選擇返回予以關照呢?
被街坊鄰居通知走失而不得不被動前往、
想著為其安排安養中心從此不聞不問、
抑或是在外頭走投無路,乾脆藉此機會入住老家…
理由百百款,但似乎不論是哪一種狀況,
都不是基於希冀正面對抗病魔、實際從真心關愛至親的角度出發。
一如電影主角凱伊和孫女小珊,
無意揣測她們對艾德娜是否虛情假意,
但從其對屋子的陌生、對親人日常起居的一知半解,就可知悉:
隨著長輩的老年症狀逐一浮現、狀況越顯棘手的每況愈下,
那種「想逃」的動機是益發強烈的。
無奈的是,對年長者而言,
當有感於體能日趨衰退、記憶力多有遺忘的狀態,
亟欲身旁有個在乎自己、值得信任的家人存在,儼然成為最大的渴望。
就這樣,兩種相互矛盾的情境彼此激盪著,
晚輩恐懼長輩種種不按牌理出牌的行徑,
而長輩則對於晚輩所表露著的驚嚇致使信任感喪失,
介之於恐懼與猜忌的交融後,晚輩或許才會深刻的體認到,
年華老去並非長輩的專利,每個人都將走到那一部田地,
今日眼中長輩的境遇,未來恐就是自己的寫照,
若持續以恐懼來看待歲月的痕跡,難保恐懼不會像咒怨般的,
縈繞在大宅邸的家族當中,始終揮之不去。
相對的,假若願意多付諸一點關照之情,
或許所注入的正能量,便將成為扭轉詛咒般命定的契機。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坦白說野心頗大,
想著在老年癡呆症的素材下,增添更多恐懼驚悚的元素,
立意上或許良善,但在處理相關元素的隱喻連結上,
卻未能做到自圓其說的邏輯性,
徒留下一堆謎團與問號,端賴影迷們各自解讀,
諸如林間小屋曾經發生甚麼事?
奶奶是被附身、還是真罹患癡呆症?
房子內偌大的異次元空間、是種想像還是真實?…
種種未能敘明的鋪梗,沒能充分發揮凝聚劇末高潮的效果,
反只是令全片更顯冗長。
看到對岸網友的分享,
提及本片該搭配導演Natalie Erika James
2017年的9分鐘短片「Creswic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OkFWCKSxw),
一切便可完美銜接與釋疑,但自己看了之後,
只覺概念上是相似的,但並未據此了解相關謎團的答案,
反倒認為這個故事其實用9分鐘就可以完結了,更覺90分鐘實在太過冗長…
不少網友觀影後,盛讚結局那一幕的寓意深遠,
已成老朽的奶奶、正處於衰老中的媽媽、以及帶點恐懼的女兒,
三人比鄰而躺,仿若在表達著:
"歲月是不會放過你們的。"
意境上確實拍出了發人深省的格局,但如此小有驚豔的橋段,
安排在枯燥冗長的悶劇之後,大家是否仍然買單,就見仁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