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球化從趨同走向差異化趨勢,
表現在電影娛樂等文化產業的,是民族文化底蘊下的歷史敘事,
紛紛被援引作為創作的素材,達致在地獲取共鳴,繼而向外推廣的成效.
相信本片或許正是在這樣的理路之下,
按東北居民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貓臉老太太"改編而成.
盛傳在東北當地,曾有位老太太在去世入殮後,一隻貓咪躍入棺材當中,
陰錯陽差的使老婦人的魂魄與貓相互結合,變成所謂的"貓臉人"死而復生.
電影即是以這個故事為宗,
敘述一名膝下有著名字分別為春,夏,秋,冬嗣子女的老婆婆,
在子女互相推卸照顧責任的一次疏忽下,意外身亡.
做法事的期間,大哥忽然遭遇不測,當地居民議論紛紛,
指稱老婆婆化身為貓臉人,打算向不孝的四名子女索命,
繼而讓餘下的三名子女人心惶惶,卻也不免互相心生猜忌,
認為當中恐怕涉及到謀奪家產的陰謀.
故事即是在此虛實的推衍當中,導向了頗令人意外的結局...
恐怖驚悚的劇情就不多提了,知道了就少了點毛骨悚然的觀影樂趣.
我個人比較感興趣的,是探討子女對於父母逝去後的恐懼感,
一種深怕長輩化身為厲鬼,找上門前來索命的疑惑.
我的問題在於:
假若在父母生前,子女是竭盡孝道的孝子呢?
他們對於父母的逝去,還會存有如此近似於心虛的莫名恐懼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若您經歷過親朋好友的喪禮籌備過程,您或會發覺:
每每在靈堂會場中,表現出最為虔誠,最感悲慟的,
往往都是逝者生前,被眾人認知為最不孝的那一位.
我絲毫不覺得這樣的人,會存有一顆懺悔的心,
反倒是那假惺惺的服膺禮法,感覺上像是購買贖罪券的心態,
企求透過莊重儀式的進行,能夠多少讓逝者的怨氣消散,
免得日後化身為討債鬼魂,前來影響自己的事業與前途.
會作如是觀,截因於我始終相信人性是不會變的,
自私的人,絕不可能因著任何人的逝去,
而改弦易幟的轉變為深明大義的覺者.
唯一有可能的,就只剩下忌憚著亡者的不諒解而已吧!
於是乎,我覺得喪禮的儀式頗耐人尋味,
因為那簡直就是家族的一禎照妖鏡,
照出心中有鬼者,道貌岸然的惺惺作態...
人性阿...大概就是這麼個回事吧!
但我某種程度還是抱持著樂觀的解讀,畢竟我相信天下父母心,
子女或可對父母不義,但做為父母的,卻永遠不可能同等無情的去殘害子女.
這種不對等的無償之愛來得太傻,
但若不曾身為父母,相信很難了解那並不是傻,
而是"一切都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