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謔劇作,往往取材自與事實相反的情境,
換言之,政治會用『講真話』作為素材加以詮釋,
就代表著在政客滔滔不絕的演講當中,總是『唬爛的多,誠懇的少。』
才會使真誠在政治圈中顯得難能可貴。
然而,真與假,是與非,那往往是數理推論上的絕對,
轉置到公共政策論辯的場域中,除了黨同伐異的政治競爭外,
往往卻只是光譜立場上的歧異,而無涇渭分明的Yes or No,
真能單憑藉著娓娓道出肺腑之言,就能審視其人的正或邪麼?
猶記得求學期間、課堂教授便曾經舉了類似的悖論案例:
儘管賄選在今日已有刑責來加以遏止,
又諸如買票、餽贈等行徑也咸被認為未盡妥適,
違反民主的公平競爭原則。
然而,倘若有候選人因著初出茅廬沒有基層實力,
但卻懷抱著滿腔為民服務、福澤鄉里的理想,
希冀進軍國會殿堂一展抱負,在苦無人脈資源的前提下,
遂以金錢賄選的方式來實現願望,成功的取得議席,
順利掌握政策的主導權力後,兌現心中服務人群的無私初衷。
對於其人的評價,該如何套以善惡的判準去論斷呢?
顯然,站在法律的角度,
底心下初衷的善與惡,根本不是其在乎的焦點,
是或非,端賴個人行為是否觸及明文規定的底線;
據此,該候選人的作為就是一種著毋庸議的謬誤。
相對的,在道德的範疇下,
除了表象的是與非之外,更強調的是去觀照其背後的善與惡,
當其懷抱著良善的初衷行事,縱然過程中悖離了若干社會規範,
只要最終仍堅定的秉持著善念,
或許箇中的非難亦有被合理化解釋的空間,
諸如俗話所稱『善意的謊言』,某種程度即是呼應了如是的概念。
本片所描繪的主角,
即是陷落到前述『是與非』、『善與惡』交錯敘事的迷思:
以形象近乎完美的政治家,遭逢到被迫於只能說『實話』的境遇開場,
將其過往與財閥、敵營互通有無,
乃至於滿腦子只想著如何更上層樓的思緒公諸於世,
甚至藉由假傳母親的死訊來博取仕途利益都做得出來,
乍看在實話的背後,根本就是個典型魚肉鄉民的政客。
但回到最初,
當其陰錯陽差的因著母親的死訊而取得進軍國會殿堂的契機,
是否曾有過絲毫為民謀福利的念頭,
就電影的敘述中,似乎是肯定的,復以與其他競爭者相比,
或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與其讓更差的人當選,
倒不如給個擅於美化作假自我形象者一個機會,都來得令人有所期待吧!
綜言之,本片情節設定簡單明確,節奏輕鬆明快,
一針見血的針砭著政客們虛偽的面具,
以及揭發檯面下所遂行的各種暗黑交易,
值得對政治現況不吐不快的影迷們消遣之用;
片名甚至還以時下最炙手可熱的『陳時中』作為諧音,
陳部長忠厚老實的模樣,
著實堪為政治人物的典範,『誠實中』命名實為一絕。
然較為可惜的是,政治看似暗潮洶湧,
或也有真摯光輝的一面,獨獨以『說實話』作為主軸,
儘管構建了絕對性的是與非,卻未能更進一步的探究是非底下的善與惡。
政治寄之曰『心』,
手段從來都只是達致善治彼岸的工具,心存良善才能真正仁者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