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戰爭.JPG

相信許多人應該都跟我一樣,

衝著華麗的電影海報才觀賞本片的吧!

準英雄聯盟編排的海報,氣勢磅礡,

一時間誤以為是哪家漫畫公司,又準備集結旗下人物,

再來一場大混戰式的系列電影作品。

然而,觀影之後,一切的綺麗幻象,從而也頓時消火了。

 

電影發想自漫畫"The Vanquishers",

故事架構類似於X戰警(X-Men),敘述在地球歷經戰火摧殘後,

統合成為十個治理區域,在其上設有一個直播機構,

每年由各區域領導指派一名該區最強大的超能力者,

前來鏡頭前打擂台,名次將關乎各區獲得資源分配的份額。

十名參賽者中,不乏有人存有著反動的抗拒心態,

認為這是藐視異能者的人權,將之視為鬥爭工具,

覺得應該集結大家,揭竿而起推翻暴政。

但這樣的說法並無法說服其他參賽者,

大家始終較為短視,認為贏得當下的戰役才是王道。

於是,一場廝殺難以避免,直到最終場戰役,

才多少喚起異能者團結的心,準備勇敢顛覆既有的暴政...

看似留有伏筆,感覺還會推出續作,

但端看本片差強人意的表現,

實在很懷疑真有再推續集的必要嗎?

 

電影像極了格鬥電玩的風格,整個戰役場景,

幾乎完全復刻著經典電玩遊戲"真人格鬥"(Mortal Kombat),

電玩迷們或許會因著熟悉而感到驚喜,

但從電影的角度析之,融合著過多元素,

卻無法合宜消化的情況下,所呈現出來的效果,自然就是一場悲劇。

本片所援引的元素,至少有下列數端:

@電影節奏本質上就是在進行電玩"真人格鬥"遊戲步調,一關接一關。

@格鬥者根本就是"X戰警"人物的復刻,當中技能都可找到對應者。

@戰役場景可任意調整氣候環境,頗有向"飢餓遊戲"致敬的意味。

@直播各該人物的生死戰,更是與"飢餓遊戲"的設定極為相仿。

@一年一度的生死盛宴,則與"國定殺戮日"有異曲同工之妙。

遺憾的是,這些看來得以讓電影爆紅的科幻元素,

 

在相對陽春的特效,以及缺乏清晰故事軸線的串連下,

讓劇情留於破碎,甚或可說是毫無劇情可言,讓電影相形失色。

尤其更值得一提的,是直播元素未能在當中被善加運用,

僅僅藉由直播,來突顯螢幕前觀眾們各種嗜血的舉措,

看著戰場上格鬥者搏命演出,生死一線間的性命攸關,

觀眾們卻可以無動於衷、自顧自地喝著啤酒啃爆米花,

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不禁讓人搖頭再三。

若說人類終有一日將面臨毀滅的命運,

相信如此蔑視人權、將之視為草芥的冷漠心態,

或許會是箇中的關鍵因素吧!

(其實單看著當下直播生態,總是朝著腥羶色的趨勢前進,

 哪一天發展至類似的生死格鬥,我相信大家也無須太意外。)

 

倒是電影給了自己一個相對政治層面的啟發:

倡議自由的格鬥者,認為必須集結超異能者的眾人之力,

顛覆當下的暴政,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相反的,習慣了服從既有政權者,

則認為只要能在體制內,得到格鬥的最終桂冠,

同樣能夠取得完全自由的自主性。

的確,在假設政權誠實無欺的前提下,

就個人而言,兩種方式皆可獲得自由且成本相若,

但顯然是踩在他人身上所成就而來的自由;

勝者是否願意付諸大愛,以其號召力來召喚眾人揭竿起義,

讓大家都同樣獲得自由,那就是自我選擇的問題了。

 

選擇著實需要勇氣,

但更重要的,在勇氣的背後,能否成事,

則端賴大家是否存有著普遍反抗的心態。

一如劇中當權者,在眼見格鬥者戰鬥過程中,

表現出同情與悲憫的神態,便立刻要求關閉直播的舉措,

在在的都顯露著一種統治的不安全感,

深怕著當民眾不在沉疴於嗜血的直播秀,

開始萌生良善同理心的情況下,

將讓造反之心,宛若星星之火一般,一發不可收拾。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