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性騷擾真的不嚴重嗎?
或許有人總認為被摸個一兩下、吃吃豆腐也沒甚麼大不了的,
並不時會以"又不會少一塊肉",嘲諷那些大驚小怪的人們,
甚至將責難歸咎於被害者,
檢討被害者的穿著與言行,讓人匪夷所思。
但殊不知道的是,性的慾望,就如同養蠱一般,
越是喙養、越是給予"很可以"的暗示,
則在傳統男性大沙文主義仍舊根深蒂固的作祟心態下,
只會讓男人將其握有的權力,更肆無忌憚的發洩在女性的身體,
別說是平權了,恐怕連安身立命都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求。
姑息,看似只是人性冷漠下的必然,
但必須謹記的是,這不經意之間的不作為,
卻是將女性推入火坑的罪行,無異於助長了男性自大囂張的氣焰。
韓國電影擅於述說社會議題的特性,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但能夠將諸種議題,
像是校園霸凌、政客無良、心障性侵、鄰人狼性危機、女性自覺等現象,
畢其功於一部電影的做法,實在相當難得。
搭配著高顏值的女打仔李詩英,真槍實彈的上演一場絕妙華麗的復仇大戲,
為捍衛妹妹的社會生存空間而戰,也是為廣大女性的安全福祉,
執行著社會冷漠、官僚無良下、最沉痛的私法制裁。
總期待著看見一絲曙光,但縱然看見了,
恐怕自己早也已是遍體鱗傷,過不去幸福的彼岸了!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本片以時序交錯的敘事手法呈現,
一步步的引領觀影者前進社會最黑暗的角落,
讓您從不斷的心防崩潰過程中,對社會有著徹底失望的心情,
或許也唯有讓自己從痛悟中醒來,
才能清晰理解這個由男性所建構的社會,
進而付諸必要的極端制裁,讓世界從此不再扭曲。
電影從一宗校園霸凌開始,敘述心智障礙者恩惠遭受同學的欺凌,
強迫其參與援交詐騙的行動,卻不料遭歹徒綁架,
被賣往人肉市場,不知所蹤。
甫出獄的姐姐,為了追查妹妹下落,
穿起了妹妹贈送的紅色禮服與高跟鞋,開始踏上血腥的尋仇之路。
查訪過程中的相似性,讓她不禁回想起幾年前的情景。
當年,鄰居仗著妹妹是心智障礙者,感覺上年幼可欺,
竟然肆無忌憚的公然侵犯之,並且在逞獸慾過後,
還相告友人,讓妹妹遭侵犯的事件持續發生,
直到傳入一名社會名流的耳中。
基於男性的控制慾念,對於女學生有難以遏止的嚮往,
進而加以侵犯,卻在當下被擔任保鏢的姊姊破門而入,順利拯救妹妹。
原以為遷移住所、換了環境就渴望改善堪憐的際遇,
卻不料當社會冷漠、體制腐敗之下,其實到哪都是一樣的。
多年後,當年那個名流進一步進階參選議員,
他自然不能讓這樣的醜事阻礙著他,
於是命令屬下從人肉市場中贖回恩惠,打算解決她免留後患。
循線得知妹妹的下落,姐姐毫不猶豫的前往營救,
像是最強姐姐一般,一個打十個,讓人看得怵目驚心。
最終儘管成功解救妹妹,但自己卻身受重傷,
在開往隧道逃離當前境遇之際,仿若看到了救贖的曙光,
但卻更像是一道迎接她前往天堂的道路。
對本片相當激賞,尤其是當中種種鮮明的對比:
諸如身著長裙洋裝高跟鞋的女主角,突顯著女性特徵,
又其鮮紅的色調,更加強化訴求作為復仇天使的決心與憤怒,
頗有呼籲女性當勇敢站出來,捍衛自我權益的意味濃厚。
(當然,有人覺得全片不斷呈現女主角姣好的身材與美腿,
顯露著的,依舊是男性刻板印象下的視角。
但從另向解讀,這些特徵確實是當下社會的女性印象,
藉此或只不過是更益突顯社會所認知的女性角色,
未帶有太多主觀的想像吧!)
而男主角作為政客的設定,則是最典型的男性權力指涉,
畢竟又有誰的權勢能夠抗衡著政商關係的匯流呢?
男女兩造間的華麗對決,將社會中諸種不平等的不滿,
盡皆發洩在電影的武打橋段中,除了戲劇效果十足外,
著實也更蘊含著深層的控訴,期許著社會能夠不再顢頇。
"穿這麼少,根本在引誘犯罪..."
"說不要只是欲拒還迎,不要就是想要..."
還存有這樣的沙文思維嗎?
那真該好好的更新一下自己大腦的作業系統了。
或許不可否認的,在戀愛過程之中,女性總喜歡著曖昧的基調,
舉手投足之間,若有似無的給予期待,卻又再三拒絕。
如此的舉措,難免給予男性們謬誤的認知,
才有了所謂"不要就是要"的遐想。
殊不知的是,那只是一種情趣,一種增添生活中浪漫氣息的元素,
本身並不存在著任何指涉,更遑論是存有任何性的暗示,
倘若未能體察這一點,未能透過平權的觀點來看待女性的行為,
恐怕只會用自大的沙豬文化,不斷的去合理化自己的侵犯行徑,
以強凌弱、男生欺負女生,卻從不知道錯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