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哨人.JPG

吹哨者制度,

原意乃用以保護揭發弊案者的安危所設計,某種程度類似於汙點證人機制,

皆有著鼓勵相關人等勇於發覺組織內的非法事宜。

揭弊坦白說沒甚麼太大的問題,

只要保護機制夠完善、當事人掌握足以一刀斃命的證據,

促使其出面指控組織的誘因是肯定的。

然而,在象徵著符合公義舉措的展現大無畏精神之下,

究竟動機是否依然如此純粹,就不得而知了,

而這或是一套吹哨人制度當中,最難以忖度的變因,

致使動機係屬良善的機制,會否淪為組織內部的鬥爭工具,顯得無法確知。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以一樁非洲的大地震作為起始,能源開發公司原以救災前鋒的姿態出現,

但事實上該起地震並非偶然,而是公司在進行煤炭氣化的過程中,

因著地質等不確定的變因引致大爆炸。

公司內部人員在獲悉真實的研究報告之後,期欲揭發弊端,

藉以阻止相同的災難事件在中國重新上演,卻不料遭到內部人士滅口,

主角友人憑藉著其生前所留下的蛛絲馬跡開始追查真相,

期間並偶遇公司合作夥伴的妻子、也是其前女友的身分,

以迷樣女人的姿態現身,致使劇情更加交織著愛恨情仇與金錢權力的糾葛。

就劇情方面的鋪陳而言,可說是相當精彩,令人絲絲入扣,

唯可惜的是,就闡述片名『吹哨人』制度方面還是略顯薄弱,

並沒有充分的將電影與一般獵殺秘密者的劇集做明確的區隔,算是較為可惜之處。

 

電影另個讓人有感的情節,是為了摧毀吹哨者的社會公信力,

公司高層採取全面人格抹煞的詆毀策略,

透過不雅影片、出軌戀情、以及抹黑證據等多重焦土戰,

讓吹哨者在付諸揭弊之前,社會大眾就已然將之定為成負面角色,

致使其後縱然道出了真實的原委,相信者或也幾稀矣,

據此讓不可告人的秘密得以持續石沉大海。

顯然,在當代假訊息充斥的環境中,誰能夠率先以強勢的廣宣力,

取得主導社會脈動的話語權,仿若誰就距離真相更加靠近,

至於真相是真實或杜撰,好似早已不再有人在乎…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