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JPG

"不要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而是要為成功找出路。"

頗為傷人的話,卻是被社會廣泛用來作為"鼓勵"魯蛇的箴言。

在過往道德尚存、社會秩序如常運行的年代,

這句話或許言之成理,截因於當中任何事的是非成敗,

都有其既定的軌跡可循。

換言之,只要從失敗的境遇向上溯源,

循著一路走來所留下的蹤跡,

最終必定得以找到致使失敗產生的關鍵轉淚點,

讓自己在重新整裝出發之際,不再重蹈覆轍。

這或也是過往會有著"失敗為成功之母"座右銘的緣由。

 

然而,"失敗為成功之母",時至今日,真的還適用嗎?

我們經常可見的,顯然已不再是失敗後再次崛起的勵志案例,

而是一魯就是一輩子,抑或是百戰百敗、依舊不減富貴的極端案例,

仿若一生下來是否銜著金湯匙,便註定了自己人生勝利或失敗的分野。

一如電影中經常會問及"那又怎麼樣?",

學會了甚麼新技能、博取了多高的位子、到了哪個地方...

又能怎麼樣,其實還真不能怎麼樣。

當任何作為皆改變不了當下令人備感無奈的境遇,

一幅由厭世所構成的浮世繪,也就渾然天成的浮現,

正是本片所期欲表達的具體意象。

 

究其緣由,截因於在後現代思潮的社會變遷衝擊下,

過去用以支持良序社會的偌大理論體系,

諸如道德、倫理、階級、是非、善惡、情感等

千絲萬縷的關係,都呈現著崩解的現象。

人們不再去信奉著各該體系所帶來的經常性秩序,

取而代之的,是每個人自有自成一系的思維,

彼此透過相互的社交溝通,

取得一種看似存在連結、但卻又陌然的關係,

完全無法起到與既往常駐在心中的價值體系相提並論,

讓社會不再存有共通可茲依循的行為準則,成為一種解構狀態。

 

換言之,在後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

所謂"有跡可循"的軌跡已然不復見。

當下的自我何以處在目前的境遇,

無法藉由溯源得到有效的檢討,

自然也沒有前例,卻端看個人未來的發展。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是獨立存在的,相互之間沒有任何連結,

進入到下個時點,也不再是連續性的,而是以跳躍的方式,

無厘頭的便走入另一個人生的篇章。

 

弔詭的是,人們內心中審度人生的思維,

卻未能與時俱進的體察到境遇獨立存在的事實,

受到傳統價值體系根深蒂固的影響,

致使個人依舊按照過往的思維,

期待著各人扮演好應然的角色,循著既定的勝利方程式前進,

而忘卻在解構的社會之下,這一切早已徒勞無功。

 

舉個劇中最明顯的例子,存在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

孩子的傳統價值早已淡薄,面對著父母的責罵,

不免認為何以成天往他身上潑糞,極盡的羞辱之能事,

而未能體認到父母是出於愛才有的叮嚀。

當然,這樣的愛,在如今成為一種情緒勒索,

但這何嘗不是後現代社會中所引致的矛盾與衝突呢?

 

又或在學習的道路上,長輩總會告訴孩子們,

該考上更好的學校,多秉賦些甚麼技能,

才能在未來掙得較佳的社會地位。

但顯然,那又落入一種傳統良序社會的思維,

在孩子們的眼中,社會早已悖離良序許久,

宛若一灘死水,一動也不動已經很久了。

不論上了甚麼學校,表現多麼突出,那又能怎麼樣?

終究甚麼也都未能改變,魯蛇依然還是魯蛇,

這是對社會階級僵固化的境遇的最大控訴。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本片為29歲導演胡波的遺作,

榮獲第55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改編劇本獎。

故事以四則看似無關卻相互交錯的小人物劇場,

敘述老中青主角四人在歷經道德倫理淪喪的荼毒後,

希冀尋找宣洩的出口,探究更美好的新世界。

於是在聽聞滿州里有隻一動也不動、席地而坐的大象,

直認為那會是自己當下境遇的救贖,

因此紛紛趨之若鶩的前往該地,打算展開全新的生活。

但顯然,那隻大象,其實只是一種願景,

一個驅使人們繼續活下去的理由而已,

是否真有那麼美好、真能改變些甚麼,

不過也就是另一個大問號而已。

 

全片用將近四個小時的時間,

讓影迷們沉浸在陰鬱的氛圍當中,

看著看著跟著劇中人物一起厭世了。

基本上內容沒有太多值得一提的重要橋段,

多數係為了營造特有的風格而設計。

當中最重要、也是最精髓的部分,

是結局中,老翁對於大家趨之若鶩希冀前往滿州里的評論:

"我告訴你最好的狀況,

 就是你站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那邊那個地方,

 你想那邊一定比這邊好,但你不能去。

 你不去,才能解決好這邊的問題。"

 

願景,在你不去戳破之前,總是美好的...

我們寧可設想一個永遠到達不了的夢想,

端賴著夢想所賦予的動力,去解決當下境遇的生存問題。

倘若執意的要達致心下所設定的願景,

在改變不了險峻社會環境的情況下,只怕是到達了終點,

發現願景其實也不過就是個虛幻,改變不了任何時的時候,

箇中的失落,恐將是自我毀滅的開始...

或許老翁的一番箴言,帶有著濃濃的鄉愿,

但面對著做甚麼都沒有用的環境,不鄉愿,還是怎麼辦呢?

 

老翁的話,著實呼應著最初提到的那隻大象:

"它就在那裡坐著,一動也不動,

 即便眾人圍著欄杆,丟給它各種食物,

 它也不動,就在那裡坐著。"

對大象而言,看著滿地的食物,

想像著各種滋味,才是最好的狀態;

一旦俯拾食用,發現都是些不合吃的東西,

頓時從幻想回到現實,夢醒時分總是最痛苦的,不是麼?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