緝魔.JPG

善與惡之間的分野究竟為何?為何以同樣模式降臨到這個世界,

隨著個人成長背景的差異、人生經驗的累積後,卻呈現出正邪兩極化的心態呈現。

追根究柢,一如多年來大家所討論的『E.Q.』,

怎麼做好情緒上的控管,將自己遭遇到的逆境做適度的轉化,

使之化作於無形、甚或可進一步成為成長的動力,

才能再度回歸到常軌,服膺著既有共同的倫常。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就電影的劇情鋪陳而言,個人認為創意有餘、但卻有縱深不足的問題,

故事從曾經真實發生的醫療診所迷姦事件出發,病患無意間在一幅畫中,

見到自己遭到侵害的模樣,前往醫生兄弟所開設的畫廊理論,最終遭到殺害棄屍。

情節的發想上是合理且有趣的,但顯然電影並未善加串連各該情節,

致使謎底揭曉之際,或也不覺得有絲毫的震撼感。

就連最終女法醫以涉入自我經歷寫成『緝魔』一書,

本以為劇情會在最終大逆轉,但似乎也沒有激起更多的火花,

就這樣的淡然結束,頗讓影迷有那麼點意猶未竟吧!

 

故事中的三個主角,恰好構成我前述情緒控管的三種典型:

(一)醫師兄弟檔:因著沒有敘明的童年創傷,醫師因故無法人道,

而其兄弟則身上多有燒傷而無顏示人,兩兄弟面對著如此傷害,

或許據此認為這是世界欠他們的,

是故在握有麻醉病人、使人沉睡而易於下手侵害的權力後,

開始以遂行獸慾的方式,來治療那難以抹滅的人生缺陷,

如此離經叛道的情緒宣洩,正是魔障焉然成型的發韌;

(二)女法醫:法醫自認為在與醫師戀愛期間當了小三,

致使其前女友無故遭到殺害,始終心有芥蒂,

復以懷了醫師孩子而被迫墮胎

(孩子其實是醫師兄弟的,本該是個爆點,

   但本片的鋪陳卻頗為平淡,激不起漣漪),

內心對於醫師的怨懟無以復加;

然而,其所選擇的療傷方法,卻是自此陷入到抑鬱寡歡的自責情緒,

從此關上了與人往來的那扇門,選擇在自我世界中成長,

避免再次受到傷害。此種情緒控管或許無礙社會,

但對於自己而言,傷痛卻從未撫平,總不時的隱隱作痛;

(三)警探:曾因辦案壓力而過著酗酒糜爛的日子,

在女兒不慎為了自己失足墜樓身亡後,毅然決然地選擇戒酒,

與過去的自己告別,從而更將疼惜女兒的心情,

化做辦案時的動力,進階成為嫉惡如仇的大愛。

顯然,三種同樣遭逢變故的案例,

卻衍生出截然不同的心理狀態,正是世間為善或成魔的關鍵分野。

 

尤為令人感到不寒而慄的,是箇中成魔者的心理狀態,

在受到傷痛侵襲而導致價值觀扭曲之下,

對於做出反社會的各種惡行,手段上是毫無保留的。

畢竟,他們在潛意識中,

已然植入了『天下人該同我一樣悲慘』的心態,

受害者的下場越是可憐,只會使他們更加的興奮。

如同劇中醫師望著被害者遭性侵畫面、

顯露變態神情卻神色自若的作畫模樣,

那樣的理直氣壯,或才是社會集體該憂心的魔徵。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