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對跨越時空題材的電影相當感興趣,因為我經常在想:
"假若時光真的可以倒流,大家的生命軌跡選擇,是否依舊?"
箇中所蘊含的哲思,即在於個人對於既成事實的人生,是否了無遺憾?是否心中無悔?
尤其本片所演繹的主題,在於自己向來最感興趣的代間關係探討,
直是很想知道的是,類似於:
"生塊肥皂都比生你好..."
"早知道你這麼不孝,當初出生時就該把你掐死..."等等的怨懟之語,
對於編劇來說,會是如何去看待與詮釋呢?
可惜阿,電影終究屬於商業喜劇片,沒能夠跳脫出大眾所認知的假道學,
一廂情願的認為:"身為父母的,本就該無償付出,即便重新來過,選擇依舊",
很顯然落入了道德訴求式的窠臼,而沒能進一步引發更廣泛的哲思,
糟蹋了一部本可以闡述的更具深度的劇本素材...
當然,自己的觀點未必正確,但我始終認為:
在今日人心不古的道得傾圮時刻,子女棄養父母的案例,比比皆是,
怎麼就從來沒人想過,假若父母的人生得以重新來過,就不可能遺棄子女的麼?
莫非大家的道德價值會轉彎?
享用父母拉拔長大的權利時,就認為是出於天性,是理所當然;
承擔照護父母年老的義務時,就堂而皇之的說著"只要自己過得好,就是父母最大的安慰",
如此自圓其說的集體催眠,其實正一步步的侵蝕著原有的道德倫常,
無怪乎當代的生育率如此之低,可見一斑,因為原因很簡單:
當個人想想自己對待父母的無情樣貌,
理所當然的,會推論到未來子女同樣有可能以相同方式對待之,
與其在付出所有後,於遲暮之年被子女拋棄,倒不如別生算了.
某種程度,這無疑的,
就像是自己從未來的時空,回到了當下做抉擇,
最終選擇還是別生兒育女來得輕鬆自在,來得沒有遺憾.
說起來很悲哀,或也正因為悲哀,
讓大家寧可活在集體催眠式的假道學中,說服自己的漠然是種孝順,
也不願意一針見血的把癥結點攤開來談,
因為沒有人願意做那個崩解虛假道德價值的社會罪人,
這才是真正的悲哀...
說了那麼多題外話,來淺談一下這部電影吧!
本片很特別的,是由中國與韓國共同合作的電影,
電影同時推出韓語版和華語版,分別選用各該國家的演員拍攝,
唯獨劇本是相同的,在韓國片名是"奇怪的她",在華語國家則為"重返20歲".
小評本片,可說是老梗連連,除了前述所謂想當然爾的道德謬誤外,
劇情似乎也陷入了一種"時光倒流萬能論"的老梗中:
每每在類似的跨越時空的電影中,總喜歡將時空轉移的前後,做個深刻的對比,
"時空倒流之前,彷彿諸事不順;跨越時空之後,則是萬事皆宜..."
敘事較佳的電影,諸如"回到未來"系列,
還懂得透過事件觸發的時間線邏輯,來解釋前後結果的差異;
但較為含混的,一切就只是想當然爾,
一廂情願的以為時光倒流之後,一切就會更美好...真是好傻好天真...
以本片為例,一個被眾人嫌棄到暴的老奶奶,在重返20歲後,很奇妙的:
@碎念與老古板的個性驟然消失...
@以前的酸言酸語,頓時都成了金科玉律...
@搞搖滾龐克,玩世不恭的孫子,反愛上了復古音樂風...
@瀕臨淘汰的樂團,忽然樂聖上身,創作出神曲傳世...
@從棄老到敬老,眾年輕人居然得以如此不費勁的轉念...
一切一切的想當然爾,都在在的讓人強烈的感覺到電影編劇的一廂情願...
在這個絲毫不懂得敬老尊賢的社會中,是時的樣貌是甚麼?
大概就像電影一開始,課堂上向學生聊起老人問題的漠不在乎...
大概就像電影中所說:年輕時總認為,過了30歲,就是老人,就該去自殺一般...
顯然的,真相永遠不是您所想像般的美好...
很弔詭的,
大家都怕老,都厭老...但卻也無奈的是,大家都會老...
今天您如何去無情的排擠耆老階層,
明日也終將被如是的浪潮,送進歷史的灰燼中吧!
代間關係,相互尊重很難嗎?
相信不少影迷們,在看到電影的末段,
當兒子要老奶奶把握當下的美好,
選擇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放棄救治孫子的那一橋段,
應該都會被其中感人的氛圍所感動.
但感動或僅止於戲院中,出了電影院,
家中老人始終還是許多人棄之如敝屣的麻煩人物...
所謂的假道學,在此刻昭然若揭...
說實在的,當我看著電影中的那個結局,
我多麼希望劇中的老奶奶,可以選擇自私,選擇去追求當下幸福的自我,
來個長輩對晚輩冷漠以對的大逆襲,倘能如此,本片或能成為闡述代間關係的神作,
畢竟那該是戳破了多少人的偽善謊言阿!
但電影終究沒能如此,可見得這股虛假道德的自我催眠,潛在的制約力量是多麼巨大阿,
大到令人也得服膺在這座偽善的海市蜃樓當中,持續的自我欺騙著...
儘管電影普普,但劇中的女主角楊子姍,鄰家女孩般的甜美氣質,還是讓人印象深刻,
加上主題曲頗動聽,說起來還是值得一看的佳作電影.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可以進一步去觀賞韓國版的電影,
端看其中在詮釋上有否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