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國家寶藏"(National Treasure)中,
扮演老一輩尋寶者的強沃特,所道出的話頗符合觀賞懸疑推理劇的影迷們:
"線索,總有下一個線索,
它們就像是無止盡的循環,一個接一個的相繼浮現,
讓我們的生命都在追尋線索的過程中虛度。"
相仿的,在看過無數懸疑電影後,這段話讓人心有同感,
欣賞電影的過程中,無不仔細推敲著劇組所設計的謎題,
自己心下想必會針對故事發展,有著預先的情節想像,
隨著橋段與個人推敲的相仿,起到扮演偵探的莫名成就感,
繼而隨著結局的吻合或大逆轉,而有著相應的嘖嘖驚呼。
您或會深刻地感受到:
我們真的在乎結局是否合情合理麼?
有時候甚或導演玩起開放式結局,反而更搏得滿堂采。
換言之,我們真正享受的,是推敲與解謎的過程,
只要電影達到了這樣的特性,便達到了作為一部懸疑片的目的吧!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敘述一名社工Claire協助警方偵辦一起名為"白蘭"的兇殺案,
死者Jessica在遭到槍擊身亡後,遺體被焚毀棄屍在海邊。
Claire在進屋調查後,藉由屋內的物品,
一步步揣摩Jessica生前的生活模式,並到訪其經常走動的場所,
希望從中找出任何有關的線索。
在其遇到一名似乎與Jessica有所熟識的整形醫師Hardin,
並且查到Hardin的妻子Sylvia無故失蹤,
讓Claire拼湊出事件的一種可能真相:
Jessica為了謀奪Hardin的財產,佯稱需要整形而勾引Hardin,
在雙方搭上線後,兩人決定要除去妻子Sylvia,
因此刻意將Jessica整容成Sylvia的模樣,
出雙入對的製造錯覺,同時混淆友人對真實Sylvia已遭殺害的敏感度。
而那劇輩焚毀的遺體,其實是Sylvia...
這真相看似合理,然電影卻在劇終給了開放式的結局。
回頭想想,確實當中似乎還存在著一些未解的謎團:
@為何死者的房子,所收集到的指紋都是Claire的,
難道不是暗示著Claire就是幕後的策劃者麼?
@過程中協助Claire看守鉅款的父女檔,
其在故事內的角色為何?難道真的只是路人甲嗎?
@Claire望著屋內的情趣用品,總是不自覺得情慾大發,
並且在裝扮成Jessica後,外人多半錯認其為Jessica,
這線索只是用揣摩死者作息就能解釋嗎?
種種在劇中所設下的謎團,即便到了最後,
都沒能有個合理且圓滿的解釋,
又讓電影中原本呈現的真相,曚上了一層面紗。
"不要因為結束而哭泣,要因為經歷過而微笑。"
這句電影最後留下的一句話,意思或許是兇手期欲對Claire說著:
"沒能查明真相不要緊,過程中她已然滿足了自己底心下的情慾。"
但更衍伸的想,就好像真實的犯罪案件中,
多數其實根本就找不到兇手與犯罪動機一般,
懸疑片亦乎如此:
總是有著滿載的線索,卻未必能一一留下令人滿意的解答,
許多疑惑甚至從來就不可能被解開,
但不論如何,享受著觀影中的推理過程,也足以讓人回味無窮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