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朝代、每一種職業,都面臨來自於社會大環境變遷的挑戰,
技能嫻熟的工匠職人,因著自動化革命而遭到淘汰;
舌燦蓮花的銷售達人,在電子商務浪潮下顯得無用;
學富五車的智識文人,於少子化教育體系毫無價值。
相仿的,曾經貴為國之尊者的武士,同樣也逃不過時代更易的無情命運,
當戰爭結束、承平之日來臨,將士卸甲歸田,民眾不再認為習武有任何意義之際,
保障武士尊榮地位的制度不再,又武士所秉負的格鬥技法不事生產,
顯然,對於太平社會而言,武士不過就是個廢人。
該如何重新找到自己在新時代中的定位,拾回屬於武士的昔日榮光,
乃後戰國時代下、每位武士所必須省思的課題。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本片於2006年拍攝發行,在導演是枝裕和以"小偷家族"受到矚目後,
重新獲得片商的青睞,登上台灣的戲院,
讓影迷們重溫典型是枝裕和"笑中帶淚"的喜劇風格。
故事內容其實挺簡單,敘述一群遭到放逐的武士,
每位武士儘管皆背負著國仇家恨等期欲復仇的任務,
但卻在天下承平之際,逐漸察覺到身為武士的無用武之地,
許多人於是逐漸放棄自我,渾渾噩噩的度日,完全不復昔日武士風采。
然而,主角左衛門卻選擇將武士的技能融入到戲劇當中,
夥同一干友人,將武士道的精神,從血腥的戰場搬到了娛樂的舞台上,
同樣達到了宣揚武士道的目的,只不過從此不再有人為此流血。
循著相仿的套路,當聽到領主希冀懸賞獎金刺殺仇人,
左衛門以戲劇化的演出,製造出復仇的假象,
讓領主為此感到欣慰,而同伴們亦獲得豐厚的獎賞,
為復仇一事,多增添了許多不同的想像。
從一場左衛門與友人的比武中,
可以看出導演期欲點出時代失序後的渾沌狀態:
當決鬥不再是相互手握武士刀、彼此拱手作揖後循著劍道規則比劃,
當兩軍交戰不再因著擊退敵方將領而等同獲勝...
在所有規則因時代逝去而遭到顛覆後,
原初那種止乎於禮的武士劍道,早已不再被認同,
倘若未能及時體察,終將讓自己成為歷史的灰燼。
相信人生在世,多少都會對此有所同感,
面對著時代變遷,我們準備好了嗎?
誠然,個人所秉負的技法,
體現型態會因著外在環境而有所轉變,但根本的精神卻不曾更改,
所需要的,只是重新找到自我在時代中的定位而已。
在電影中,以櫻花作為譬喻,認為武士就該在最璀璨的時刻凋零,
當中隱含著"以死謝罪"、"壯烈犧牲"、"從容就義"等種種看似榮光的完美景象。
但那樣的血腥,始終都該被遺留在戰國時代,
進階到太平之世,"櫻花璀璨凋零"成功的跨越朝代,其精神依舊被認可著,
然加入了一個但書,便是"期盼著明年可以持續花開"。
換言之,武士所呈現的美,不該僅止停留在霎那間,
年復一年的都能綻放其璀璨的光芒,才是更加具有價值的定位。
成就,從來就沒有定於一尊的定義:
用殺死敵人成功復仇、造成另個家庭的悲劇較厲害,
還是選擇化解仇恨、以一己的意識來教化敵人孩子更具意義呢?
拋家棄子的為主公馬首是瞻令人景仰,
還是選擇平淡的與一己所愛共同經營美滿生活更像是成就呢?
前述的申論題,或許時代能夠給予因應變遷的選擇,
但相信更為重要的,是自己心中的答案,是否始終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