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選戰如火如荼,近日,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臉書小編王律涵,
因著政論節目上一句「你們這些大人有多噁心!」而在網路上爆紅!
爆紅的原因,相信再簡單不過了!就是說到了鄉民們的心坎裡了吧!
其實我也一直想問:
「那些在上位的大人們,到底為何這麼噁心,
令人作嘔到電影圈頻頻喜歡將其作為負面素材加以發揮。」
透過跨國電影的演繹,顯然這樣的噁心是具有共通性的,
政治與金權藉由政府公器,隻手遮天的遂行不法利得的汲取,
讓人備感無力的是,類似的情事,你我皆知,
但仍舊在一次次選舉的機會中,因著金權的形勢比人強,
讓暗黑勢力持續滋長,始終未見有撥雲見日的時刻。
政治走到這樣的宿命論,身為政治工作者的自己,
坦白說備感灰心,不時有著不如歸去之嘆!
不離題了,回到電影設定的討論,一如名稱"Negotiation",
故事主題圍繞著警方與歹徒間的談判斡旋主題。
談判,最重要的核心,在於站穩正當性的軸線,
敵我雙方皆會藉由各種對話的技巧,
試圖摧毀對方的心防,進而測試敵方的底線。
倘過在交涉的過程中,出現自失立場、難以自圓其說的窘境,
當心中莫名地浮現出愧疚感,將成為對手攻擊的破口,而宣告失敗。
(以下有微雷,敬請慎入)
電影中將談判分為兩種情境:
一是立基在理性的思維上,將挾持人質作為工具進行交涉,
當條件符合雙方的甜蜜點,談判隨即圓滿成功,相對是較為容易達成的情況。
另一種則屬於倡導某種理念、脅迫人質只是為了喚醒高層的注意,
此種無所求的談判模式,相形之下較為棘手,需要的是更多感性的籲求。
顯然,就作為電影的故事取材而言,
後者所能夠發揮的張力,要來得更加的強韌。
本片讓人感到驚豔之處,在於其不僅僅在故事中的敵我之間,安排著談判戲碼,
於觀影當下,電影同時也與影迷們進行著角色認同的心理交涉。
劇中殘暴無道、看似喪失理智的窮凶極惡,隨著劇情的抽絲剝繭,
一步步褪下罪惡的表象,搖身成為揭弊的光明使者,
最後更顯現其對於親情的愧疚、作為至情至性的慷慨赴義。
諸此具有真實血肉的罪犯,功與過該如何評斷,
著實需要經過影迷內心善惡的一番交涉,才有所解答吧!
坦白說,本片有那麼點可惜了!
儘管符合著出色警匪動作片的特質,
但就"談判"的細緻度方面仍舊有所缺乏,尤其在涉入了金權政治的情節後,
整部電影的走向,也就不再是單純警匪黑白對立的格局,
陷入到典型呈現政治黑暗面的戲路,而非僅僅忠實還原談判過程的純粹,
使其停留在普通商業電影的層級,無法成為箇中的翹楚之作。
看了那麼多描述金權的電影,一時間我還真想不到,
有哪一部影片對於政治的定位,是正向光明的。
這也難怪,因為我在現實的政治圈中,也找不到...更遑論是虛擬世界了!
儘管如此,當中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透明化":
政治人物在手握金權的態勢下,暗地裡可以遂行一切其所希冀達成的勾當,
他們看似甚麼都不怕,但其實他們所真正擔憂的,是"政治提款機"再也領不出選票。
本片點出了這個關鍵,讓談判過程透過網路直播,攤開在大眾面前,
這才讓原本肆無忌憚的狗官們無所遁形,藉由輿論壓力逼使其接受法律的制裁。
換言之,您說他們有多厲害嗎?沒了選票,他們甚麼都不是...
該是時候為政治作些改變了吧!
服膺自我的真實選擇,不再成為金權政治下的禁臠,才能讓改變發生!
其實我們都做得到,只需要相信,沒有任何的高牆是無法顛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