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都沒有看過如此過癮的香港電影了!"
"小馬哥"周潤發搭配昔日"四大天王"郭富城,
經典的港式槍戰與警匪追擊戲碼,再搭配著懸疑緊湊的劇情鋪陳,
絕無冷場的讓影迷時時陷入到摒息以待的氛圍,
"無雙"一名可說是恰如其分,
相信絕對可以勾起熱愛香港電影朋友們的回憶。
這是一個探討"真假"的電影,對於"假",我們經常存在著幾種論述:
"謊言說了一百次,自己都認為是真的了"、"以假亂真"、
"偷天換日"、"假戲真做"、"如假包換"、"魚目混珠"、
"偷梁换柱"、"偷龍轉鳳"、"移花接木"...
以上的說法,
基本上都含括在"藉由一項假的替代品,去取代其欲獲得的真品"的邏輯中,
引致於無論假的物品再怎麼樣做到了極致,其實都還是無法抹去其為假的事實,
顯然,期欲達到假的最高境界,似乎還是差了那麼點層次。
"造假"要做到最高,需要的是"仿真",
就好似佛家所云的"立地成佛","產出的當下即是證成",
沒有甚麼是假的,本身就是真的...
唯有存在著如是的強大信念,真假間的完美複製,才能全然不著痕跡...
電影中的對白即透露了類似的概念:
當郭富城揶揄周潤發是"賣假畫"的商人時,
周潤發立刻反駁說著:不是假畫,是"像真畫",
兩者之間對於真假的認知層次,高下立判。
想起來,其實電影本身也是用以探討真假概念相當合適的題材:
電影故事是杜撰的,是假的,但其所帶給觀眾們的感動,卻是真的。
人們經常只會與真有所共鳴,
據此電影總希望拍出高度仿真的感覺,即便其始終都是假。
援引著適才的概念,當電影製作不以假來自我界定,
而是堂而皇之的定義箇中故事為真時,
那份篤定足以說服影迷、引領著影迷進入到戲劇所設定的情節中。
直到劇終,當您發覺到原來的真實又被另一個真相所取代,
極度的真,轉瞬間證實為假,隨即立馬又賦予另個真實予以疊代,
"真作假時假亦真,假作真時真亦假",
這也正是為何電影的"大逆轉"的結局,經常如此醉人的原因吧!
本片之所以會成功,相信這就是最大的理由。
"任何事,做到極致就是藝術"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
不論天賦在哪個領域,都不該讓自己僅止於"造假"的層次,
畢竟假的極致始終還是假,
終究侷限在匠氣的泥沼中,對於"真"始終懷疑。
唯有建立起"仿真"的信心,相信自己走的會是邁向巔峰的道路,
才有奠登藝術境界的一朝。
最後,來個小劇透吧!
其實從電影的名稱去思考,
神秘人物"畫家"的身分,大概就已經呼之欲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