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55屆金馬獎公布入圍名單中,
本片即入圍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等12項大獎,
是各參賽影片之冠,張藝謀導演的獲獎功力,依舊絲毫未減。
電影的最大亮點,除了鄧超與孫儷夫妻檔的對手戲外,
一人分飾兩角的鄧超,
完美詮釋了權謀陰險的都督子虞,以及憨厚正直的影子境州,
兩者迥異的性格,融合在鄧超一個人的演技當中,
陰陽調和,與本片援引太極衡平的意念相互呼應,
相信接續在金馬獎的評審眼中,或可受到高度的青睞。
電影畫面採取黑白分明的水墨畫風格,
與往昔自己最鍾愛張藝謀作品"英雄"的艷麗風大異其趣,
但論究拍攝的運鏡手法,抑或人物故事的刻劃鋪陳,
其實大抵上還是何其相仿的,充分顯現著典型的藝謀風。
即便僅僅選取三國時代的小橋段"蜀吳荊州保衛戰",
然其將真實中的人事時地,皆採取假名的方式更替,
讓故事發想於史實,但卻又不拘泥於歷史既定的敘事,
繼而將其演繹成更為宏大格局的世界觀,殊是難得。
"如影隨形",本尊與影子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
沒有本尊的出現,影子無法現形。
雖說彼此相輔相成,但長年屈居於黑暗的影子,
難道不曾有迎向光明、取而代之的慾望嗎?
答案相信是肯定的,等待著的,僅僅在於時機...
影子蛻變成為真實的過程中,總有許多情感層面的羈絆,
驅使其甘願安於黑暗、而不破壞與本尊間的和諧。
一旦斬斷了諸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緣,心無罣礙,
也就是影子走出本尊、自我昇華的時刻來臨。
然而,何其巧妙的,是大自然不變的定則:
本尊與影子,依循自然法則,一實一虛,彼此相互證成。
兩著看似相仿,但卻截然不同,
是故本應各安其所、各司其職的規律被顛覆後,
所迎來的,並不會是影子崛起的勵志故事,
反倒可能是盡付東流的滿盤皆輸。
就像諾蘭電影"頂尖對決"(The Prestige)當中、
魔術師休傑克曼與其替身演員之間的關係,
外貌的相仿雖可相互替代,但技法創造與表演天分卻各有職司,
唇齒相依的密切,沒了誰,魔術都不再可能完整。
得失之間,虛與實的交替與滅失,
本片或可說是做了最恰如其分的詮釋。
一如過往"英雄"(Hero)所期欲傳遞的"極權安天下"概念,
"影"(Shadow)讓我嗅到了"妄想取而代之"的意味,
彷彿告誡著那些希冀顛覆當權者的人們,
影子終究只是本尊的附庸,若有二心,即便成功主客易位,
絕對也是兩敗俱傷的慘勝,沒有贏家。
(當然,未知張導是否有此隱喻,
但究其過往對電影的政治詮釋,不無可能阿...)
(以下有結局討論,敬請慎入)
本片最讓人議論紛紛的,是劇末的開放式結局,
究竟小艾(孫儷)看到了甚麼?為何如此驚恐?
網路上討論的版本甚多,就我個人的解讀:
一如先前所提到的,影子希冀蛻變為本尊的動機,
在於斬斷一切可茲依戀於影子身分的情緣線。
境州(影子)在目睹母親逝去、復以讓小艾贈與的信物染血後,
深知親情與愛情都回不去了,取而代之、成為子虞本尊也就理所當然。
而小艾與其說是驚恐,其實更帶有著懊惱的意味,
早已厭倦子虞將自己當成權謀的工具,
才會在感受到影子的純真正直後,寄情於斯;
怎料影子搖身一變成為都督,最愛的人再次因權力慾望而瘋狂,
想及自己恐將再一次陷入到棋子受人擺布,這才萬念俱灰...
很感慨的是,誰是誰並不重要,子虞也好,影子也罷,
擺在了權力的跟前,都是一樣的...
朝代的更迭,政黨的輪替,不也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