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常會一窩蜂的瘋起一些劇集,這樣的風潮,有人經常歸咎於台灣沒有文化之故,
因為大多數火紅的戲劇,都是境外移入居多.
不過呢,自己倒是覺得,會有著如此一波波的戲劇熱,絕大部分,
應該是反映著社會大眾對於現況的無奈與期待所引致.
記得最早的時候,台灣自製的戲劇,由金超群所主演的"包青天"席捲全台,
明顯的反映出當時大家對於司法不彰的怨念;
繼而,前一陣的大陸宮廷劇盛行,後宮甄嬛傳更是重播達7次之多,
說明了人與人之間陌然後,對於相處間心機的猜疑;
最近,由堺雅人、上戶彩,香川照之,與壇蜜等所主演的日劇"半澤直樹"瞬間成為話題,
主要的因素,我想則是在於上班族對於上司下屬間權責關係的反動所致.
所以說阿,暢銷的戲劇始終來自於人心,只要能夠掌握住當代人心的脈動,
無疑的就得以成功的聚集著觀眾的目光...
儘管半澤直樹已經全劇播畢好一陣子了,但自己倒是昨天才開始觀賞,
目前看了四集,總覺得儘管該片的亮點在於半澤對抗無良上司,以及報父仇的過程,
而大家議論的焦點,也大多在於那幾句經典台詞,諸如:
"下屬的功勞,被長官占為己有;
上司的過錯,卻是下屬的責任"
(呵呵...這句經典,也正是自己在考任何試前,絕對不拜佛的原因:
因為,考得好是佛祖有保佑,考不好是自己不努力...好處都被搶走囉...)
"人若犯我,十倍奉還"....
(恩...這向來也是個人宗旨,只是往往還是會心軟就是了...)
然而,自己倒是覺得這部片的重點,應該在於半澤父親所告訴他的那番忠告:
"未來做甚麼工作都不要緊,最重要的是,
一定要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可不能幹些像個機器人一般的工作..."
至於戲劇的焦點,反倒是看半澤和整個融資部下屬,
以及他與摯友間的那份信任與扶持,這些橋段,似乎遠遠要重要於權力間的鬥爭.
因為,鬥爭只是手段,有著能夠與惡勢力持續鬥爭的根本,乃在於堅實的友誼與人脈,
這點在半澤接受"臨行裁奪"批鬥會中的反敗為勝中,可見一斑.
或許我不認為搞好人脈就是職場成功的一半,畢竟這樣的人脈存摺,
終究是個隱而不見的力量,可大可小,也許會在哪天用上,抑或根本用不上,都說不定.
但基本上,與人為善,總是好的吧...多一個朋友,總比多樹立個敵人好.
回歸到分析台灣的政治,這一次的九月馬王政爭,
媒體總喜歡拿當紅的半澤直樹來做對比,紛紛將王金平比做是"半澤金平",
認為他該拿出十倍奉還的guts,反將馬英九總統一軍...當然,那多少有點戲謔的成份.
隨著事件的發展,焦點轉移到的特偵組違法監聽的面向,
檢察總長黃世銘,馬英九總統,以及江宜樺院長皆遭到法院的約談,
據說馬總統還在證詞中作出不利於黃世銘的說法,
現在反而讓人深深的覺得,黃世銘對於馬英九而言,儼然像個衛生紙,用完就丟,
比起王金平的處境,其實更貼切於半澤直樹最初扛責的情境,成為"半澤世銘.
對此,我只是很納悶,當初馬總統不是拿著黃世銘總長監聽的譯文,
大剌剌,見獵心喜的說著:如果這不是關說,那甚麼才是關說...
像是拿到了尚方寶劍,一副就像是要將王金平一刀斃命的態勢.
而今,當這把尚方寶劍成為非法監聽的鐵證後,
卻又將責任撇得一乾二淨,就像沒自己的事一樣,一切都是錯信了黃世銘,
錯信了那份監聽譯文是尚方寶劍,一副沒事人,不沾鍋的模樣,
活脫就像是半澤劇中的淺野分行長一般,幾乎一個模子印出來的.
(原來不需要刻意的尋找,半澤劇中的人物樣板到處可見...)
而這,或許正是馬英九政權之所以執政失敗的根本原因吧!
(民調9.4%的總統,說是執政失敗應該不為過吧...)
政治,從古至今,都不需要是最聰明,學歷最好的人來領導,
需要的,是一種能夠與人為善,擅於和各種勢力和稀泥的圓融能力.
當領導人做到了非到緊要關頭,無一人能放棄的態度,
則身為下屬的,才有可能毫無顧忌的全心付出,
那是出於一種無須言說和契約的信賴關係,
就像社會學大師"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
在分析東亞經濟成功模式的關鍵中,所提到的"誠信"一樣,
當這樣的信賴氛圍成形,那是要比任何白紙黑字的締約,
都要來得更為堅實而穩固的.
可惜阿...從當初馬英九總統當選之後,媒體問他考不考慮特赦余文時,
他一句:法律的事,還是交由司法來解決,該怎麼做就怎麼辦,不考慮特赦",
這般為求自己清廉形象,也不願意為了昔日忠心下屬而染塵的心態,
大概就已經註定了他執政失敗的命運了吧...
"不敢勇於挺下屬的上司,真是最爛的長官,
又這樣的長官當總統,試問國家怎麼可能會好呢?"
今天犧牲了一個曾勇夫,可以再換上一個羅映雪,沒錯,
人才可以無限的更替,但人心呢?能經得起上級一再無情的摧殘嗎?
當馬總統如此怯於力挺下屬的形象根深蒂固後,
這些上來的閣員,又有誰可以真正的掏心掏肺,無私的奉獻給這個國家呢?
真的建議馬總統可以去看看半澤直樹,因為我想也許從來沒人告訴他:
"做事最重要的,不是甚麼高風亮節的清廉,而是該珍惜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情誼."
不懂得這樣的道理,看來將註定失敗的.
當然,您個人有沒有朋友,又或到最後只剩下肝膽相照的金溥聰,
大家其實也不是那麼樣的在乎,
但重點是,您是總統阿,按您這樣的用人哲學搞下去,這國家還有救嗎?
在與人為善的面向上,究竟是要當"淺野英九",還是"半澤英九",
希望馬總統在剩下的任期中,可以好好的思考一下,
跛不跛腳的關鍵,我想就在此一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