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自己過去的觀影經驗,歐洲電影總是與自己不對tone,

每每不是沒有耐心的把電影看完,便是在觀影過程中"不支倒地",

鮮少有整部觀賞結束後,令人振奮歡呼的例子.

不過呢...這部獲得義大利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的電影,

在甫播放預告之初,即吸引著自己的目光,

畢竟當中所探討的主題,是自己相當感興趣--社群網站時代下的人性陌離.

電影或也沒讓自己失望,儘管一開始的拍攝風格,

像極了"彗星來的那一夜Coherence",原以為又是一部燒腦的影片,

但最終還是一如預期的,對於人性有著最真切的針砭.

 

整部電影由一個真心話大冒險的遊戲作為串場,

大家排排坐,將手機置放在桌上,期間凡是有訊息或電話傳來,

都必須向大家公開,藉此來考驗著朋友,乃至於夫妻之間是否真誠無欺...

呵呵...我個人也挺好奇這個遊戲玩下來,會是甚麼樣的結果,

就我對於人性的認知,類同於電影所演繹般的悲喜交織情境,

是最有可能發生的,也就是--

"與身旁的親密者確有所隱藏與欺瞞,然箇中的隱瞞,或許皆是出於善意",

原因再簡單不過,那就是"愛"吧!

  

不妨先說個題外話,記得過去碩班的教授曾說過:

"上課睡覺的學生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倒頭就睡,完全不在乎台上老師的觀感;

 另一種則是所謂的"啄龜"貌,因著疲憊而不時點頭,但多少懂得用書本遮掩."

教授認為:倒頭就睡的不可原諒,因為他壓根就不在乎這個課程;

             遮遮掩掩的打瞌睡者,顯然是想聽課但力不從心,至少還在乎教授的觀感.

相仿的,人際關係亦同,當事實可能會讓對方傷心難過時,

直言不諱的說出,代表著對方已然不在乎彼此的情誼.

反倒是懂得編織各種虛構謊言來欺瞞的,才是珍視對方的具體表現,

儘管許多人或不能認同這樣的說法,然基於良善初衷,那謊言始終還是出於善意.

 

接續的問題,或許大家會問:

"既然彼此是最親暱的關係,為何又需要所謂善意的謊言呢?"

這便回歸到一個親暱者陪伴,究竟是越溫暖?還是越寂寞?的命題:

坦白說,與自己越愛著的人同在,所感受到的,

未必是完全的放鬆,反倒可能是漸增的壓力.

壓力來源何在?

舉凡柴米油鹽醬醋茶,只要是生活上的大小事,就會存在著程度不一的壓力.

這壓力促使著自己不再對親暱者坦誠以對,

只因期待著自我在對方心目中,會是最美好的形象.

然一旦類似的心態在一己的底心種下,彼此在心靈上漸行漸遠的陌然,

彷彿也就成為一種命定,成為最典型的同床異夢,

也或許正是片名"完美陌生人"的情境吧!

(就像是經常可見到丈夫失了業,為了回到家不敢向妻子提及,

 寧可每天依舊按照上下班時間出門,而後走到公園坐冷板凳.

 從負面解讀,其人對人生是消極的;

 但從正向思考,他也許只是單純的不希望妻子擔心難過而已)

 

端看電影中的諸種情節:

身患重病而莫敢對妻子道出,截因於擔心對方難過...

一時寂寞上網與人聊情色未敢坦誠以告,乃怕丈夫認為自己不檢點...

具有同志傾向而莫敢對朋友道,只因憂慮會遭來異樣的眼光...

在外拈花惹草而多所隱瞞,是怕自己的最愛因此傷心...

顯然的,正如前面所論及的:

每個人都在騙,但欺騙背後的立意,

卻是出自於考量著對方的感受而來.

未能坦誠以對,或許多少令最親密的人失望,

但只要能夠體悟到箇中的用心良苦,難道不也該有所釋懷麼?

 

人群之中,有多重面向,

不敢說都沒有純粹就是想欺騙的情況,

但我想信更多的,是因在乎而騙,因愛而騙...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