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年初,台灣豬哥亮的賀歲片"大尾鱸鰻2"引來一些低級搞笑的批判聲浪,
同時還牽扯到劇情有歧視達悟族原住民的橋段,為此劇組還特別做出澄清.
但其實類似的電影,不僅僅存在於台灣,在電影製作發達的好萊塢,
這樣的kuso電影,也不在少數,尤有甚者,美國的一些限制級片商,
還特別喜歡改編一些票房大作,是揶揄,也是一種行銷手法.
本片是憑藉著"驚聲尖笑"系列走紅的馬龍韋恩斯(Marlon Wayans)新作,
過去對他作品印象較為深刻的,要算是"小姐好白"(White Chicks),
雖然同樣是惡搞片,但至少還有一點劇情上的連貫性.
相較之下,感覺上該劇組的製作功力有些許的退化:
本片不但劇情完全循著"格雷的五十道陰影",
而且在橋段的連貫上(譬如參雜了"舞力麥克:尺度極限XXL(Magic Mike XXL)"等片),
也是完全無厘頭,加上鋪陳的笑梗其實都不怎麼好笑,
就連作為一部搞笑kuso電影而來,個人認為也是不及格的.
試著分析台灣與美國類似的搞笑電影,其實都不脫三大定律:模仿,情色,以及歧視.
首先,"模仿"是比較正面的用語,說難聽一些,就是"偷梗":
譬如"大尾鱸鰻2"就被許多影迷批評:
笑料都是從網路上抄的,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的梗,完全沒有任何驚豔與期待.
本片亦乎如此,相信只要看過"驚聲尖笑"系列與"格雷的五十道陰影"的朋友們,
對於劇組的搞笑邏輯,大概也都能掌握八,九成了,
每每笑料發生之前,泰半皆可以預想到其發展,少了些觀影的期待.
其次,也是自己比較納悶的:
何以類似的kuso電影,最後都必須以帶有情色字眼與動作的方式來呈現呢?
台灣的"大尾鱸鰻"如此,美國由馬龍韋恩斯兄弟製作的電影亦乎如此,
或許相關劇本製作的考量,認為以羶腥色的題材,
直接訴諸影迷的視覺感官,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獲得共鳴.
但情色的梗相對較為單一,單調,
當一而再,再而三的運用,難免就讓人感到疲憊及欲振乏力.
事實上,除了類似的低級笑料之外,
人類之中,尚且還有所謂"幽默感"的情緒可供觸發,
如何藉由劇情的導引,讓個人心底下的幽默感誘發而出,
帶給人發自內心的微笑,顯然才是更為高竿的笑料片.
只可惜,就像當代新聞報導趨向一般,
大家總喜歡便宜行事,如果廉價的低級笑料,
尚且能夠搏得一定程度的票房,
又何須大費周章地去思考更深層的幽默感呢?
最後,也是我最不解的疑惑:
為什麼類似的搞笑片,多少都難脫"歧視"的嫌疑呢?
難道每個人打從心底面,多少都存在著文化霸凌的因子麼?
才會在觀賞相關歧視橋段時,還是不免的笑開懷呢?
以台灣的搞笑電影而言,原住民與同性戀,往往是被歧視的族群;
相對的,美國的搞笑電影,則多半拿黑人作為kuso的題材.
但更為弔詭的是:
美國對於黑人的歧視批判很特別,
倘若今天歧視電影的導演是個白人,
那肯定會是個軒然大波,勢必引來黑人團體的抗議與撻伐;
相反的,如果導演是個黑人,
則情節反而會被認為是對黑人族群的忠告與建議,
是反映著某些真實的境遇與情況.
就像勞勃許奈德2001年主演的"獸性大發"(The Animal),
記得結局中的橋段,
當大家認為勞勃許奈德獸性大發後對周邊居民的動物下毒手,
期欲將他就地正法之際,他的黑人朋友跳出來,聲稱一切都是自己所為,
頓時間,大家的態度馬上轉變,認為黑人一定是有困難,一定是家境不好....
就這樣輕易的放過他們,讓黑人朋友不禁自娛的說著:
"看吧!我就說黑人都是被歧視的,連自認自己是兇手,都沒人要制裁"
言語中其實是極盡諷刺,但卻沒有因此被認為是一種歧視,
而咸認為那是反映出黑人在白人社會中的真實境遇而已.
"只允許自家人自娛,而不准他人揶揄",
類似的情況在族群間(黑白,男女,同志...等),其實到處存在著,
這大概是同一族群內所特有的言論紅利吧!
延伸閱讀: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真是愛上了,是支配者,是臣服者,重要嗎?--[心硯影評]
[心硯影評][負雷] 大尾鱸鰻 (David Loman) - 髒話連發的短篇低級笑料集粹
大尾鱸鰻2 (David Loman 2) --好評者是否陷入以偏概全的想像?--[心硯影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