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影迷們是否與我相仿,在開場沒多久、釐清相關人物設定之後,
大概就能夠猜到劇情的發展走向了。
或許是套路過於傳統(畢竟這是老片重拍,用梗難以避免老套),
抑或某些人物的社會印象太過負面鮮明,
將既有是非善惡的判準帶入後,孰是孰非便一目了然。
(以下有微雷,敬請慎入)
曾幾何時,諸如孤兒院園長或教會神父牧師等角色,
本該存有著聖潔的光輝,但如今在社會的普遍印象中,
當其與小男童女童共存時,性侵、猥褻等悖離倫常的情事屢見不鮮,
仿若已成為僵固的刻板印象,
看到類似情景,就會開始擔憂即將有憾事會發生。
於是乎,當我看到幼教員米拉教訓孩子的影片時,
就約略的猜想到,其訓誡、甚至施用邪術的背後,
出發點必然是良善的,
據此反推主角們必然是做了虧心事才招致報應襲來。
您說『蜈蚣降』毒嗎?
儘管本片以南洋最強邪術作為主題,但卻似乎以反諷的寓意,
告訴大眾更為惡毒的,其實是人性中難以自抑的禽獸慾念,
以及周邊忌憚惡勢力而有姑息養奸的共犯情事。
一如自己近期觀看的『戰慄糖果屋』(Gretel & Hansel)所給予的感觸,
超自然力量,本身並無善惡的既定判準,
端賴背後的操作者怎麼去發揮:
相同的蜈蚣降,起初用在保護院童免遭院長侵害,
則邪惡之物仍容有白色榮光的褒揚空間;
相反的,最終不分青紅皂白的嗜殺無辜,才坐實邪惡之名。
本片作為以畫面駭人為特徵的恐怖電影,
無疑是相當出色的,不論是蜈蚣群從身體迸發而出,
讓人不寒而慄的想起『神鬼傳說』(The Mummy)埃及聖甲蟲視覺震撼,
又或自割下巴的驚悚畫面,血淋淋的感官刺激就仿若親臨般真實,
就好像是割在自己身上,同感到痛楚。
滿滿嗜血、毫無冷場的緊湊情節,相信可讓恐怖迷們大呼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