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閱讀過我的影評者,應該都會明瞭個人對於恐怖片,尤其是裝神弄鬼的恐怖片,
所關注與評析的焦點何在,就在於一個"自圓其說"的邏輯.
尤其是那種以鬧鬼的懷疑論起始,但卻以無神論做終的故事,
更是自己所認知下的鬼電影翹楚.
基此,按此邏輯來看,"託陰"這部電影,我個人是認為相當成功的,
或許有影迷認為劇情過於簡單,情節太過沉悶,但從故事的鋪陳而言,是該讓人激賞的.
(要怪大概只能怪當初電影的行銷人員,
以"美國有安納貝爾,英國有布拉姆"作為標題,讓大家先入為主的將兩者相提並論,
然實際上,我個人認為"布拉姆"的故事,與安納貝爾的邪靈附身,有著截然根本上的差異)
(以下有雷,不喜勿入)
坦白說,電影一開始的橋段,不禁讓人與經典的驚悚片"毒鑰"相互聯想在一起:
主角皆是前來應徵管家(照顧老人或小孩)的工作,會讓人以為是想要找替身來借屍還魂.
但隨著故事的進行,您或漸漸會開始思索著:到底布拉姆的父母,打著甚麼樣的算盤呢?
從種種的蛛絲馬跡,諸如1.按時送補給品到屋子;2.食物不倒掉而存放起來;
3.講故事要大聲一點;4.鄰居小女孩遭遇不測後就被火燒死...等線索,
玩偶布拉姆存在的意義,也就逐步脫離了鬼怪之說,
而朝向一個極其合理的解釋:
在闖下大禍後,父母為了保護兒子,以詐死來矇騙當地民眾,讓他免於責難;
然而,兒子實際上還活著,依舊需要食衣住行的物資,因此做了一個人型玩偶,
謊稱一切所需都是為了玩偶,藉此來合理化他們購買兒童用品的理由.
無奈,父母終究會老,總有一天得離開布拉姆,於是兩老在臨終前決定以應徵褓姆的名義,
為他找個伴,以繼續將自己的愛,傳遞至兒子的身上...
如此的鋪陳,正是一部恐怖電影,堪稱完美的自圓其說解釋.
(鬼怪片最怕的,就是最後來了個無所不能的鬼神,抑或是外星人之類的...
畢竟,只要陷入了一種萬能的論述,那甚麼再荒謬怪誕的情節,也就能夠藉此硬拗了.
這顯然不會是觀影人們喜歡的論調吧!)
與其將本片看做是恐怖片,倒不如說是親情溫馨電影更加貼切.
透過這部電影,讓自己重新省思著父母之於子女的愛,究竟能夠到達著甚麼樣的極限?
答案,相當清晰,就是"永不放棄".
即使子女們犯下再大的滔天大錯,甚至是對自己有多麼不孝的忤逆,
對於做父母的來說,孩子始終是孩子,那份包容與愛護的心,是始終不曾改變的.
就如同電影中布拉姆的父母一般,明知兒子害死了鄰居女童,
為了保護與包庇,寧可選擇用詐死來欺騙大眾,
雖然兒子倖免於眾人的責難,但所付出的代價,
卻是自己得一輩子離群索居,值不值得阿?
站在旁觀著的角度,或許感到不值,畢竟如此不成材的孩子,放棄也就罷了;
但對希爾夏夫婦來說,只要能夠伴隨著兒子成長,即使是多上一分一刻,也值了!
這種源自於親情無須言語的呼喚,過去我並不是太明白,
但自從自己也為人父之後,漸漸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