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南女擔任短期的公民教育老師,

對象是剛從國中升上來的高一學生,

而教的則是政治經濟學導論.

 

當時,自己在準備教材的時候,

回想著自己當初高一時候的記憶,

"那時候我了解經濟學嗎?"

"我懂古典,新古典...凱恩斯,芝加哥學派嗎?"

充其量只不過是因著叛逆而耍耍馬克思的左派浪漫而已吧!

想著想著,也就不知如何著手準備教案,

不過礙於為了與課程名稱相符,

也只能從古典學派,一直寫到制度學派,以及國際政治經濟學.

第一次上課的時候,也無法顧及學生能吸收多少,

硬著頭皮唸著擬好的講稿上課.

 

 

從教務處老師的對話中,知道了上這堂課的用意,

在於讓他們能在高中的時候,有能力寫出像碩士般的小論文,

我想,這大概又是為了將來升大學的推薦甄試之用吧!

有時候覺得很可笑,

為何教育部總喜歡讓我們的孩子們提前長大呢?

隨著年齡而適性適才的發展不是很好嗎?

揠苗助長的結果,只會讓下一代的成長歷程備感壓力,

而最終的表現,相較於其他國家,似乎也沒有特別突出麼?

 

我們常會說:教育是百年大計,

在我看來,則是百年大稽(滑天下之大稽)

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教改到最後,令人難免有種不如歸去...

讓人們不禁重新懷年起過去聯考的感覺..

舉個最簡單的推薦甄試而論,

班級幹部表現,本欲凸顯學生的領導特質,

想不到最後弄得人人都有"長"可以當,

連發個作業等舉手之勞,都可以封個"簿本長".

又如推甄醫學系需要有醫院志工的經歷,

本來是希冀發掘具有仁心仁術特質的學生,

但最後,搞得現在想當個志工超搶手,

往往還得要動用關係才能勉強擠進志工窄門.

真是可笑至極.

 

 

最近又看到決定施行12年國教之後,

遭到建中,北一女等名校的強力反彈,

想不到教育部馬上改口:

12年國教不是要消滅名校,

建中,北一女等各地名校可以用"特色招生"的名義,

維持原有的招生篩選.

又為了怕其他學校反彈,

也初步計畫其他被歸類為"優質學校"的,

亦可以自己提出"特色招生"的計畫.

講了那麼多,換湯不換藥...還不是考試麼?

何來國民教育呢?

 

我覺得,台灣人的陋習即在於此,

總是喜歡搞些檯面下的事情,

而後在檯面上說得冠冕堂皇,

畢竟,考試本身也沒甚麼不對,

只要將制度訂得公平公正,

公然主張考試升學又有何不妥呢?

最怕的是,整天舉著教改的大旗與口號,

而暗地裡依舊存在著菁英教育的思維,

口是而心非,活脫像個偽君子,

這才是最讓人唾棄之處!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